2月18日13时50分,随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的血细胞分离机结束运行提示声的响起,冯野牧完成了3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采集,成为南通市第103例、江苏省第15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三人。
1999年出生的冯野牧是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去年刚入职的新员工,目前主要负责为辖区内的高压客户安装电表和互感器。去年11月,他接到了南通市红十字会初步配型成功的电话,工作人员询问他的个人意愿。
“当时我既惊讶又激动,没想到这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会落在我身上。”冯野牧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了父母,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因为妈妈是一名医生,记得在我小时候,她就经常去献血,我也是受她的影响,从大学开始便多次参与无偿献血,也因此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人的知识,并加入中华骨髓库。”冯野牧说。
今年1月22日,冯野牧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初次体检和复检。因受捐者身体原因,他的正式捐献日期被定在了2月18日,然而,这一时间与他的培训行程却冲突了。“我们新员工都需要参加严格的岗前培训,以适应未来紧张的工作需求。”为此,冯野牧不得不向公司请假,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司上下都很支持他的决定,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下,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
在得知冯野牧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国网南通供电公司上下都对他表示赞赏和敬佩。该公司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伟和张彦也来为冯野牧加油打气。“打动员针就像打疫苗一样,注射在肩膀肌肉上,打完感觉腰有些酸……”一个月前,张彦刚刚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说起其中的注意点来滔滔不绝。
作为该公司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伟也很有感触,“我是2015年成功捐献的,有幸跑在了公司‘第一棒’,一晃眼10年过去了,今年一下子多了两个人来接棒,真好啊!”
2月13日,在国网南通供电公司领导的陪同下,冯野牧办理了住院手续,开始了连续5天的动员剂注射。2月18日捐献当天,冯野牧的领导、同事都来为他加油鼓劲。
张彦和王伟还一起买了条足球毛毯送给冯野牧。“巧合的是,我们参加捐献的三人分别是70后、80后、90后,正好形成了一个年龄梯队,而且大家都喜欢踢足球,于是我就跟王伟合计,一起买条足球毛毯送给小冯,给他留个纪念,同时希望他养好身体。”张彦说。
当天中午,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员工张伟杰也来到捐献现场看望冯野牧,为他同时也为“未来的自己”加油鼓劲。就在上个星期,他刚刚完成了捐献前的体检,根据红十字会的安排,他将在3月5日“接力”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
这么多捐献者的涌现绝非偶然。“供电系统能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么多人捐献造血干细胞,除了跟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也离不开企业的鼓励引导。”南通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余瑶表示。
据悉,从2002年至今,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常态化动员员工参加献血活动,同时定期邀请红十字会的专业人士前来开展捐献专题科普宣讲。此外,该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35年献血量达1.44万毫升的张峰、连续12年为十余户用户垫付电费的何竹其、多年持续资助海安脑瘫男孩的供电“神秘叔叔”……这些“通电好人”的事迹有力激发了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激励着更多人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公司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近千人次参与献血达30万毫升,同时173名员工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他们的资料仍在中华骨髓库里静静等待,只待某一天接过“接力棒”,把爱和希望传递下去。
通讯员 陈雅男 吕右文 刘颖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