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闻说,广州有街道招聘环卫工人,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去年还有所谓专家说,现在的年轻人脱不下长衫,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就是天之骄子,这不,把中年人排除在外的大好机会来了。
不同于以往让人惊讶的招聘岗位,这次的环卫工人不属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就是最好压榨的合同工。并且这个街道,还是属于白云区的新市。
要不是我在广州待过,还误以为这是啥核心商圈市政大道,高强度工作除了体力过硬还得长相年轻偶尔承担电视采访回答非常幸福的表演任务。
那么这么一个犄角旮旯的合同工,凭什么可以如此堂而皇之的要求35岁以下呢?
凭规则是他定的,凭无底线压榨。
规则这个话题不允许谈,就不谈了,谈谈压榨这事。
最近有一个话题,叫做“AI时代如何避免被淘汰?成为职场‘10倍专业人士’”。
这个话题的发起者,据说来自于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教育家吴恩达教授。而“10倍专业人士”的概念,最早由一位名叫Shekhar Kirani的印度投资人提出。
所谓10倍,意思是这样的人士,能够通过做出关键技术架构决策,带来显著收益的人。他们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和确定问题的优先级,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例如,他们可能只需要写100行代码,就能完成原本需要10000行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能迅速根据反馈数据调整策略,将人类独有的洞察力与AI的高效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营销效果;他们会精通如何管理一系列AI智能体去自动搜集候选人数据、行业信息,甚至能根据职位特点创建更精准的匹配算法,让招聘流程从源头上就更有效率等等。
用更通俗易懂的道理来解释,就是老板们最喜欢在训斥员工的时候提出的那个著名的“二八法则”——这个公司,20%的人创造了80%的财富。
当然,老板没说,他用不到20%的财富,就能购买你100%的全部家当。
姑且不论“二八法则”也好“10倍专业人士”也罢这些抽象概念是否准确或者有科学依据,它们更像是一群卓越成就或地位的人,在给大多数凡夫俗子制定标准。
这个标准是:如果你达不到我的程度,你将会被淘汰。
但是,请允许我用长征八号火箭升空的整个过程来解释下问题出在哪。
根据资料显示,长征八号甲火箭的起飞重量约为371吨,助推器的总重量约为50吨,在点火后将会被丢弃;随后,重达200吨的一级火箭也会在燃料耗尽后分离;接着,在接近轨道时,2吨整流罩会被抛掉;然后,30吨的二级火箭如上一级般分离;而最终整个长征八号甲火箭的700公里高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7吨,这意味着留下的有效载荷重量仅为7吨。
现在,这7吨里面的大玩家,对其余分离的小玩家说:你们的作用都不过是托举我成功、最终会被淘汰,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离开这些“累赘”,它就能飞得更高?
一旦你接受了“10倍专业人士”,就会有“100倍专业人士”;一旦你认同“二八法则”,就会有“一九法则”。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看过吧?里面为了争夺进入华府资格比惨的那位,最终说了句“谁能比我惨”就把自己给敲死了,把台词换成“谁能比我卷”,其实也是一样的。
最关键的是,当一位老板,邀请了一位以一敌十的叶问来公司,这位老板真的会给他10倍工资吗?
据我浅薄的工作经历,绝大多数的老板不会这么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既能工作上以一当十,又能工资上糊口就行。
同样的道理,昨天看到新闻说重庆一家奶茶店店长,在招聘软件上回复兼职时薪8元/小时,遭到吐槽后讽刺应聘者不过是“边角料”——8元时薪,远远低于当地最低22元时薪标准,为什么他敢这么做?
因为,压榨对方和内卷一样,都是无底线的。
最近陆续有AI公务员的新闻爆出,报道称它们能够解决许多公文、民生服务、数据分析和应急管理的辅助性工作,深圳和济南已经率先试用。
那么今后,会不会出现公务员也面临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企业常见困境?不会的,广州中年人连街都扫不了发生了也不会的,至于理由,文章开头已经说了,规则这个话题不允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