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马小杰 通讯员 王秀慧
人勤春早功不负,奋斗实干启新程。一开年,位于潍坊寿光化龙镇裴家岭村的胡萝卜生产加工厂就忙碌了起来,一车车鲜嫩的胡萝卜运往车间,经过清洗、分级、包装、预冷等环节后,被发往20多个国家。“我们村是全国闻名的胡萝卜种植和加工基地。去年以来,我们‘跨村联建’抱成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裴岭新村党总支副书记裴升祥说。
去年以来,化龙镇把“跨村联建”作为推动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各片区实际,将32个行政村建成10个新村党总支,按照“资源优势互补、规划同向发展、以优带差”的发展思路,拓展产业发展“服务面”,成立“萝地生金”共富公司,搭建共赢合作平台,推动胡萝卜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联”聚合力携手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村与村之间资源禀赋存异、产业基础有别、发展条件不同,如何实现“村村好”?“跨村联建”给出了解题的关键。
“企业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有人出人、有资源出资源”……裴岭新村党委成立后,“一周一例会、一季一分析”的联合工作机制,让胡萝卜产业带头人共同坐下来谋事、静下来商事、动起来干事。“如今遇到好的项目、好的资源,大家会第一时间共享,形成了‘比着干、团结干’的良好氛围,推动联建村一体运作、抱团振兴。”裴岭新村党总支书记高文选表示。
“跨村联建”,不是简单对着地图“画圈圈”。化龙镇把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兴作为重要抓手,研究制定《化龙镇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下的胡萝卜产业发展三年规划》,认真研判联建村区位、资源等要素,明确各村的产业发展方向,将各项工作划定“时间表”、定好“作战图”。同时,该镇通过项目打捆使用、土地规模流转、产业连片开发等方式,打造共享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建设。
裴家岭村,是“跨村联建”的领头村之一。该村与周边4个村联合成立了“裴岭新村”。在裴岭新村党总支的引领下,打造了教育培养实践基地,定期邀请省、市专家团队开展集中授课、实践教学,每月组织村干部、合作社成员、村民农户开展胡萝卜种植、田间管护等现场培训。同时,联合片区内胡萝卜企业组建“红企兴农”党建融合体,将片区内胡萝卜从业者凝聚在红旗下,创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发展联动、品牌联创”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合作结硕果 共富促振兴
据了解,化龙镇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储存、加工、销售产业链,胡萝卜年交易量80万吨,交易额20亿元。这得益于化龙胡萝卜企业的抱团发展。
化龙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村庄资源、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依托欣欣食品、中隆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组建“萝地生金”共富公司,对全镇40家胡萝卜企业规范提升,统筹人、财、物等资源,搭建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政策咨询等平台,持续推动共富公司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萝地生金”共富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促民增收为工作导向,积极推动战斗堡垒建强在链上。布局党建链由“点”变“线”解抱团发展之题;畅通服务链,由“散”变“聚”答联盟优势之问;拓展产业链,由“量”变“质”破品质提升之难;延伸效益链,由“弱”变“强”增强村富民之效。四链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农业”的护航丰收路。
“40家胡萝卜企业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商讨解决企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在中隆食品有限公司的党员活动室内,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共富公司将40家企业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最大合力,共同把胡萝卜产业做大做强。目前,6家胡萝卜加工企业新上车间冷库扩容项目6个,总投资达2.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冷储30万吨胡萝卜;胡萝卜种植标准、加工标准等2个企业标准成功发布,牢牢把握胡萝卜行业话语权;拥有研发部门的企业35家,年度新开发产品14种;成立胡萝卜种子实验基地,联合全国胡萝卜专家在化龙镇开展国产胡萝卜种子筛选培植实验,打造胡萝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全面带动胡萝卜产业的发展……
从“单兵突进”到“整体联动”,化龙镇的“跨村联建”和“萝地生金”共富公司正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以党组织联建共建为抓手,以共富公司为载体,把发展共富项目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富民强村的关键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共富动能,持续叫响化龙胡萝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