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黄海蓉的视觉图像世界历经从青春叙事的激情,到社会叙事的深入,再到生命叙事中对生命这个终极文化命题的关注,黄海蓉一次次变换着自我的视觉风格,一步步向艺术的深处走去。透过黄海蓉颇富激情的视觉讲述,阅读者亦充分体察感知到黄海蓉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洞察性表达。

(文/冀少峰,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美术馆馆长)

从《渍》《呼吸》到《别样绽放》和《尘本非尘》,黄海蓉都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视角切入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生与死这个有关人类生存与生命的哲学本题,肌肤的敏感与脆弱和草灰的轻浮与幻灭,在生命的体验上都无可争辩地具有着某种同一性,这也正折射了画家内心深处始终存留的那一丝脆弱与柔软。

但她又比许多女性更有批判的省思,《缺失的物象》系列看到了花儿娇嫩之后的凋零与残败,甚至于《风不止》已在离乱的草丛难觅鲜嫩的婆娑。生命之终结,对于富裕与贫穷、权力与奴役、高贵与卑微,或许本就没有差别,生命只是朵虚妄的鲜花!

(文/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是时候在现实与幻象之间直抒胸臆,透视关于更加深邃的生命的本质、人性等多元化的哲理疑问,用自己擅长的油画语言,追问生命存在的终极形式,使生命闪现出冷峻而又高贵的华彩。”

“我只不过是把一路寻找到的关于时间和生命的那些答案,用最擅长的油画形式表达出来。”黄海蓉说道。

和早期作品黄海蓉留给阅读者既成系列又颇耐人寻味的一种关于激情、青春、水、生命的一种思考和表达相比,2018年左右她的作品中大量使用荒原、丛林、大火、灰烬等意象,用草木荣枯来隐喻生命盛衰,画面交织着哀艳、蓬勃与诗意,震颤着观者的心灵。

请横屏欣赏



《他者丛林》170cmX740cm 四联布面油画 2017年-完整版

黄海蓉说,这批作品全新的改变,其实是时间造成的内心转变,这个改变和市场无关,甚至和观者的眼光无关,只有自己,只有成长,如果他人也能觉得被打动了,那无非是因为,这是艺术创作者内心的诚挚与真实。

艺术家各阶段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主题其实是有脉络可依,遵循一定轨迹,并可能交替进行的。

早在2005年,黄海蓉就创作过几幅与荒原、野火有关的作品《荒》,相隔十来年,偶然在冬日闲散时光去荒野游走时,视野里又映入噼啪作响的熊熊火焰,如同灰烬深处那一丛炙热的余火,隐匿在内心多年的表达欲再次被撩燃,迫不及待地沉浸其中,从青葱绿草、蕃芜枝叶,到枯败草木、熊熊烈火,再到遍地如雪的灰烬,让它们在画面上肆意生长与绽放。



《别样绽放》200cmX300cm 两联布面油画 2018年



《尘本非尘》160cmX24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听沙》150cmX2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荏苒》160cmX1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离歌》340cmX170cm 两联布面油画 2018年

黄海蓉坦言,不论是“社会叙事”系列甚至“青春叙事”系列,自己今后都有可能继续下去。“艺术家在不同阶段,对同一题材的思考和表达肯定会有不可预知的惊喜。”



《倾城》No.1 120cm×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倾城》No.2 120cm×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倾城》No.3 120cm×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倾城》No.4 80cm×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黄海蓉是才华横溢被盖过章的女性画家,她从不否认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

女性对生命的思考和男性不一样,这是角色的不一样导致的,女性在艺术方面更细腻敏锐,比较脆弱敏感。而且出于生物界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女性作为繁衍的执行者,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与男性相比,必然更容易被生命的力量所撼动。

但黄海蓉作画时从没想过自己的性别。曾经与“女性”有关的题材持续了十多年,黄海蓉认为这应该是不同的成长阶段所折射的不同兴趣点,所谓“青春叙事”。

而在2018年左右的作品中,人物已经出现得很少,寥寥出现的人物,没有服装,没有身份,甚至很少能看到面孔,黄海蓉试图以弱化性别和身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仅仅是作为人的存在这样一种信息来传达出最基础的人的目的。“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人平等。”



《渍》之1 140cmX246cm 综合材料 1997年



《渍》之2 130cmX180cm 综合材料 2002年

时间拉回更早之前,距离第一次个展差不多又是十年,在美院附中读了四年中学,又在湖北美院学习了四年油画的黄海蓉,毕业之后随大流进了一个单位工作,很快,她就被一种无所适从感打败。

命运总是在机缘巧合下引来转机。不久后,她的毕业作品“渍”入选了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就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几乎没有人相信她那样厚重深刻的表达出自一个那样瘦弱年轻的姑娘。

在各种赞誉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也让黄海蓉坚定了信念,唯有画画,这件自己从小就认定的事情,才应该是她今后唯一的人生,于是毅然辞职,考研,留校任教,驻守校园,握着画笔……

和当年那个仅关注自身的她比起来,之后的黄海蓉,背负了一身的责任。对于时间,她用“尘本非尘”给出了答案:人生最后都化为灰烬,有些沉重,也不可避免伤感,但也有不可战胜和生生不息。

(来源:武汉520)

画家简介



黄海蓉,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获国家艺术基金创作项目、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作品参加香港M+博物馆“匣子”特展,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第十届湖北省美展优秀奖、第十一届湖北省美展铜奖、第十三届湖北省美展铜奖等奖项。连续三届获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及滚动资助、重点扶持工程等,在国家级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举办“尘非尘·黄海蓉”个人作品展。

作品赴德国、意大利、美国、波兰、日本、法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展出,并被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现代史学会、湖北美术馆、深圳罗湖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uli sigg乌利·西克博士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