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敬业广场上

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

一位学者左手握书,端然而坐

透过镜片的目光凝视着前方

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化学家

我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

奠基人与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后

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杨石先


作为南开大学的元老之一

杨石先持续在校工作长达60余年

是继张伯苓之后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

他一生爱才、惜才,躬身践行“人梯”精神

培养了15位两院院士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聂荣臻元帅评价他

“堪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著名学者柳无忌称赞他是

“纯真的学者,正直的君子”

今天是杨石先先生逝世40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

治学严谨、教泽广布的南开大先生!


杨石先

杨石先(1897-1985),名绍曾,号石先,从青年时代起就抱有“教育救国”的坚定志向。1923年,他学成归来,执教南开,与邱宗岳教授通力合作,建设化学系,筹备实验室,担负起全校化学课的教学任务。他备课认真,讲课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富于启发性,经常结合教学中的理论和重要化学反应讲些科学小故事,很受学生欢迎。


1923年冬,杨石先(右二)在南开大学西村与张伯苓校长(左三)等人合影

杨石先注重为人师表,讲究仪容,平时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们总怀有敬畏之感。一次大学一年级学生上普通化学实验课,做滴定实验,杨石先步入实验室巡视学生实验情况,当走到一位同学身旁时,他正在用移液管吸取稀盐酸标准溶液,因为紧张一下子把盐酸吸入口中呛入喉咙。正尴尬失措时,杨石先莞尔一笑,说:“吃一点稀盐酸到胃里没什么害处,倒是可以帮助消化呢。”顿时活跃了局面,解除了大家的紧张情绪。

杨石先十分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当时实验经费和仪器、药品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把化学实验列为化学系学生的一门主课。由于他和邱宗岳教授的努力倡导和躬亲示范,南开大学化学系形成了重视学生基本训练的风气和传统。

1929年,杨石先得到学校资助出国进修,于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回到南开大学任教,并担任理学院院长。1937年7月底,日寇炮击南开大学,杨石先和黄钰生等人紧急组织师生撤退,并转移了部分图书仪器,直到日寇野蛮轰炸校园,才冒着生命危险离开。离开时,他只有身上一套单衣和一架照相机,看到十余年心血毁于一旦,杨石先悲愤之余誓作复校的决心。

1938年4月,南开与北大、清华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杨石先以其学识渊博、教学严谨、为人正直、处事公正而备受师生尊敬与信任,被推选为理学院化学系和师范学院理化系系主任,并于1943年兼任联大教务长。


1938年10月,杨石先(右二)与陈序经(左一)、方显廷(左二)、李卓敏(右一)在西南联大

在联大的艰苦岁月中,尽管担任繁忙的行政工作,杨石先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带头讲授基础课。当时联大理学院和工学院异地而设,相距5公里之遥,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周两次徒步到工学院上课,不以为苦,且从不迟到、从不误课,为全校教师起到表率作用。

杨石先十分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们学业发展道路上的困惑,总是不吝赐教,耐心指导;对学生们生活上的困难,也总是想方设法给予接济。他不仅在有机化学研究方面有个人的杰出成就,而且言传身教,善育英才,为我国化学界培养和造就了唐敖庆、陈天池、何炳林、陈茹玉、申泮文、王积涛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教授

抗战胜利后,为考察教育、聘请师资、采购图书仪器,杨石先受南开大学派遣第三次赴美,在印第安纳大学做访问学者兼研究员,从事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推选为美国“化学学会”荣誉会员。1947年,杨石先谢绝了朋友和美国同事的一再挽留,放弃了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到祖国,担任南开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他在美国延聘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一批优秀人才到南开任教,为南开大学复校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解放前夕,杨石先拒绝了国民党“南下抢救教授”计划送来的南飞机票,和黄钰生等人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完成了艰苦的护校工作,迎来了天津解放。


1957年杨石先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杨石先历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和名誉校长,成为新时代南开大学的主要奠基人。杨石先用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从事学校领导工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担负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

根据当时国家主要领导的指示和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杨石先毅然放弃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方向,转为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1956年召开的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上,响应周总理号召,接受了农药研制的任务,回校后便组织陈茹玉、陈天池等教师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毛主席参观农药车间时,详细地向杨石先等人询问产品情况

1958年,杨石先带领化学系师生办起“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毛主席视察时给予了很高评价。50年代末,杨石先从国外考察归来后便积极准备开展元素有机化学的科研工作,并提出在南开大学筹备成立研究所。

1962年,杨石先受周总理委托,正式创建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并亲自担任第一任所长,相继开展了有机磷、有机氟、有机硅、有机硼、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化学学科中一个又一个空白,研制出久效磷、螟蛉畏、灭锈一号和除草剂一号等农药品种,为我国农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979年杨石先(左二)在元素所实验室指导试验


杨石先在指导学生

上世纪70年代,为完成一个天津市重点科研项目,年迈的杨石先亲自支持该项目的研究。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元素所资料室的暖气供应不上,室温很低,他穿着皮大衣和皮靴坐在那里查阅和抄录资料。当他把做好的几十张资料卡片亲自送到科研小组成员的手中时,大家都被老校长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1979年,年逾八旬的杨石先再次被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他将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首要问题,主抓教学科研人员的业务进修,并积极主张打破我国封闭的办学体系,开展国际间的校际交流活动。为此,他不避繁难,亲自处理国外函件、接待外国来访者和即将出国进修的师生。为了办好南开大学,他很少休息,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1980年,他辞去校长职务退居二线,将全部精力用在指导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上


杨石先与李正名


杨石先(前排右二)在东村43号家门口与申泮文(前排左一)、何炳林(前排右一)、陈茹玉(前排左二)等合影

杨石先培育了几代优秀科技人才,他的学生中有15位后来成为院士。他始终鼓励年轻人要敢于超越老一辈科学家,一再强调要发扬“人梯”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兴旺发达,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杨石先为化学会成立50周年题词


杨石先在做实验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首当年杨石先应联大学生请求题写的陶渊明饮酒诗,也正是他一生高洁品行的真实写照。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南开大学,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1985年2月19日,杨石先逝世,他的遗体曾放在图书馆让南开人瞻仰、哀悼,这样的举措和荣哀在南开大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洒在南开园马蹄湖湖心岛的苍松翠柏下,洒在南开园平凡的泥土里。


南开大学师生自编自演原创剧目《杨石先》


2021年10月17日,遵照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先生生前嘱托,由其亲属捐赠的“杨石先林”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敬业广场北侧正式落成

深情上演近十年的南开师生原创剧目《杨石先》、开展百余场宣讲活动的杨石先精神宣讲团、铭记两代院士报国心师生情的“杨石先林”……40年来,杨石先精神扎根于南开人的心田,践行于生活与学习。

为继承和发扬杨石先精神,发展南开化学学科,南开大学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杨石先讲座”计划,聘请化学界领军人物担任“杨石先讲座教授”。2009年,南开大学又创立了“杨石先班”,作为授予化学学科学生的最高集体荣誉。在他的影响下,一代代南开化学人在农药研究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为实现杨石先提出的“走中国自己的农药发展道路,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创制我国所需要的更多更好的新农药”目标而不懈努力。

追思缅怀

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汲取精神力量

重沐信仰之光

把对先烈先贤的思念和敬意

化作不断前进的动力

我们定当接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

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国家科教事业发展之中

书写新时代南开人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

来源:南开大学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