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新婚不久就怀上了宝宝,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可小敏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原来,她现在每天吃啥吐啥,哪怕是喝水,有时都想吐出来。

孕吐是常见的早孕反应。“十个孕妇九个吐”,这是孕妇常听到的话。如果孕吐过于严重,可能导致脱水、酮症酸中毒等问题。孕吐属于中医妊娠恶阻范畴,日常调护和穴位按摩、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隔姜灸、中药内服等中医疗法,可有效缓解孕吐。


做好日常调护

慎起居早晨是孕吐的高发时段。孕妇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早晨醒后可先静躺十几分钟,再缓慢起床,防止因体位的改变导致恶心、呕吐。

调饮食

1.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顺应自己对食物的需求,不要强迫自己多吃,也不要长时间不吃。

2.避免食用易导致呕吐的食物。摄入脂肪易引起孕吐,建议孕妇最好选择优质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如鱼肉、虾肉、豆类等。孕吐者常存在脾虚的问题,建议不要空腹吃水果,以免引起胃肠不适,诱发呕吐。

3.喝水有讲究。不要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若恶心、呕吐的症状比较严重,可适当饮用符合自己口味的功能性饮料,以补充钠、钾、葡萄糖及其他微量元素。

4.常备苏打饼干、硬面包。苏打饼干及小麦含量较高的硬面包可有效中和胃酸,缓解孕妇的胃部不适。

畅情志孕妇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在生活中尽量淡化孕吐的暗示,可以通过看电影及电视剧、听音乐、外出散步等方法分散注意力。家属也要关注孕妇的情绪,帮助孕妇及时疏导不良情绪。


巧用中医疗法

穴位按摩孕妇可通过按摩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及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等穴位,调和气血,缓解呕吐症状。按摩时,应保持力度适中,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每天进行数次。

针灸疗法针刺脾胃经穴位及某些特定穴位,可起到调理脾胃、止吐安胎的作用,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等。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贴敷将具有和胃降气功效的中药粉剂加醋调成膏药,放入空白穴位贴中,贴于患者特定穴位(如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等),可起到理气健脾、降逆和胃的作用。

耳穴压豆在孕妇的脾、胃、肝等耳穴上,用王不留行籽或揿针进行贴压,通过按压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达到缓解孕吐的目的。

隔姜灸隔姜灸利用生姜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结合艾叶的温阳安胎功效,通过艾灸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经络,从而达到缓解孕吐的目的。

中药内服此法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个性化辨证治疗。当然,前提是孕妇要能接受中药的味道。妊娠恶阻在中医上常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两种证型。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嘴里无滋味,腹胀不消化,头晕,身体倦怠乏力,舌色淡,苔白,脉缓滑无力;治疗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肝胃不和:主要表现为呕吐酸水或苦水,肋下胀闷不适,嗳气,头晕目眩,烦渴口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治疗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可用橘皮竹茹汤加减。

孕妇若病情严重,出现持续性呕吐、酮症酸中毒等,则必须住院接受进一步监护及治疗。

链接

食疗缓解孕吐

缓解孕吐的简便食疗方法是,取砂仁10克,用水煮10分钟后服用,此法可温中行气止呕;取生姜3片,用热水泡15~20分钟后服用,此法可温中止呕、健脾消食。此外,为大家推荐3款食疗方。


乌梅红枣生姜汤

材料:乌梅15克,红枣50克,生姜5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乌梅、红枣清洗干净后浸泡30分钟,生姜切片,银耳泡发备用。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及所有食材,用小火炖30分钟即可。

功效:生津止呕、健脾开胃。

姜橘饮

材料:生姜15克,橘皮10克。

做法:将生姜和橘皮放入锅中,水煎取汁,代茶饭前温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满消胀。

生姜粥

材料:生姜15克,橘皮10克,粳米30克。

做法:将橘皮切成小块、生姜榨汁备用。将橘皮与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煲成粥,最后加入姜汁,搅匀即可。

功效:理气健脾益气。


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徐慧芳

编辑:梁婧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AVBORI0】获取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