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头鹰茄子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边境作战的中国远征军更是深感时局不利,在与日军的对抗中节节败退,大片领土被猖狂日寇所占领。由于敌占领区不断扩大,导致国际援助物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滇缅公路被日军所截断,大批援助物资无法进入国内,令抗日将领们急得满头大汗。有着“常胜将军”之称的中国虎将卫立煌临危受命,接替陈诚成为新一任中国远征军司令。
(卫立煌将军视察部队)
但当时中国远征军不过二十多万人,加上连连败退导致士气低落,想要一改颓势并不容易。卫立煌将军对部分将领“畏战、怕战”的态度非常不满,直接以身作则,将远征军司令部从云南大后方搬迁到距离前线仅几十公里处,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但卫立煌将军也非常清楚,想要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让援助物资畅通无阻进入中国,就必须收复被日军占领的腾冲、芒市等战略要地。而想要向腾冲等地进攻,就必须先拔除松山一带的日本守军。
为了成功横渡怒江、夺回松山,卫立煌与美国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沟通,并成功争取到了史迪威将军的支持。美军不仅将大批教官借调给了卫立煌,还积极派出军机空袭松山一带守敌,并向中国军队提供了全套的后勤保障支持,让中国远征军能够放心大胆地实施此次作战。
1944年5月,卫立煌首先调动了大批炮兵部队轰击敌军阵地,与美军战斗机一道将日军炸得晕头转向。当时,日军滇缅战区司令是著名的寺内寿一大将,作战风格极为强悍,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5月11日,早就在怒江沿岸集结完毕的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在炮兵部队的掩护下,于十几个渡口同时乘坐皮划艇渡江。由于日军没有准备,导致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时几乎没有遭受什么阻击,甚至仅有一名士兵落水。先头部队成功渡江后,随即与反应过来的守敌展开激烈的交战,同时怒江东岸的主力部队也开始进行渡江。
一开始,先头部队在人数、装备上均处于劣势,但为了给后续登陆部队争取时间,这些先头部队甚至不惜顶着碉堡和火力压制发动冲锋,极大地打击了日本守军的信心。但随着主力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日军的士气一落千丈,最终放弃阵地逃往后方,将通往松山的通道拱手让给了中国远征军。而中国远征军虽然伤亡惨重,但仍然实现了战略目标,为松山战役的胜利、乃至全亚洲抗日战场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
强渡怒江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对日本守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首次向日军发动战略进攻,极大地挫败了日军的士气,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对于这场战斗,美军方面对中国军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时任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更是毫不避讳地将此次战役称为“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军队能打、敢拼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