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健康山东云平台持续推出“鲁医风采”系列,介绍山东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山东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图为李刚在实验室做胶质瘤相关研究
从医35年,李刚以生命至上的赤诚之心,在中枢神经的“方寸之地”,用精湛医术守护患者“生命之门”,为挽救和延长病人的生命竭尽全力。李刚曾获得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学术成就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培养优秀人才170 余名。
全力以赴,不负患者生命相托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一旦损伤,后果不堪设想。神经外科医生也因此被称为“钢丝绳上的舞者”。从医35年,李刚始终对工作精益求精,出门诊、做手术、查病房,为病人治愈疾病、拂去伤痛。
多年前,一位在校大学生曾找到李刚,经过检查发现这位患者的脑干上长了血管母细胞瘤。花季的年龄、危险的病情,哪怕有一点闪失,对这位学生的一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和精心准备,一场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多年后,这位患者从国外回来依然对李刚医生念念不忘,如今的她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有了热爱的工作和可爱的孩子,特意回来当面表示感谢。李刚听到后欣慰地笑了,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一扫而光。
“很多时候,医生并不只是在治疗一个个病人,更是在挽救无数个家庭。所以,医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职业,我也非常喜欢这个职业。”李刚如是说。
生命至上,带领团队共铸神外辉煌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直是李刚的人生信条。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领军人,李刚带领医院神经外科全体同事在完善医疗安全制度和诊疗指南、规范医疗安全指标和术前术中术后质量管理体系、推行18项安全核心制度等方面,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的医疗流程质量管控,大大地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残病死率。
李刚还牵头成立了“山东省脑肿瘤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盟”和“山东省脑肿瘤生物标本库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联盟”,搭建了多中心临床转化平台,带领全省共同聚焦脑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鉴定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在脑胶质瘤液体活检、术中快速分子病理检测、健康医疗大数据队列建立及微流控设备研发等领域奠定了省内优势地位,并跻身国内前列,形成了临床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动临床进步的良性转化,对山东省脑肿瘤的精准诊疗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理想指路,永不停歇的“追梦人”
患者的信任是最大褒奖,也是鼓励李刚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的最大动力。他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脑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机制和分子标志物鉴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转化4项),实用新型专利 4项,软件著作权3项;并多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10余部;参与国内共识/指南编写工作11项,国际1项。
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李刚感受过患者的痛苦、无奈、无助和欣喜,他始终初心不忘,践行救死扶伤的诺言,把对生命的敬佑与热爱播撒大地。他相信,对生命永怀敬畏之心,就一定能写就无悔人生。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策划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