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荒漠里,藏有一座沉睡千年的“艺术宝库”,1900年随着尘埃飘落,宝库重现,展露1000年前的中华之美,这就是敦煌藏经洞,当年王圆箓道士,清扫洞内积沙,无意中在莫高窟第16窟,发现藏经洞。


略抄

从中挖出6万余件文物,经过专家研究,很多文书、法帖源自唐朝,乃是罕见的纸本真迹,譬如《道德经》、《庄子》、《德言》等等,皆是唐代“宫廷抄经生”所写,采用小楷,笔法高深,字体优美且标准。


玄赞卷

如今深得世人青睐,乃是“热门范本”,当然洞内珍宝,不仅限于此,其中挖出3卷“国宝级”草书,论就价值,超过张旭、怀素作品,字字尽备“草法”,非常适合观摩,堪为“必备之作”。


玄赞卷

它们就是《敦煌章草三宝》,分别为《因明入正理论后疏》《因明入正理论略抄》和《妙法莲华经》,其中《略抄》共计12478字,《后疏》共有13364字,《妙法莲华经》现存3000多字,总计将近30000字


后疏

内容极为浩瀚,囊括9成常用字,是一部真正的草书“百科大全”,足以改写整个书法史,与唐代常见的今草、狂草不同,这3卷法帖,全部使用章草。

章草演变自篆隶,字体醇厚质朴,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不会过于放纵,笔势简明可控,适合当代人学习,此作的所写字体,更是极尽“草法之妙”。


后疏

以“写经体”风格写章草,完美调和了汉晋章草的朴拙,与唐代今草的灵动,以中锋行笔,顺锋入纸,衄挫调锋间如游龙戏水,骨肉匀停、提按有序,打破传统章草,平铺直叙的呆板,似群鹤舞空,疏密有致,古雅气息暗藏其中。


略抄

无愧于学术界,将其认定为“敦煌草书三大高峰”,相比《十七帖》、《书谱》等名帖,它的章草率性、清晰,更易学习,而且《章草三宝》是真迹传世,卷中字体精到、完整,墨色生动,每个字的细节和技巧,全都明晰可察。


玄赞卷

可时常临摹,掌握纯正、系统的“草法”,炼化基础,用笔沉着自如,之后临写狂草,也能轻松拿捏,可惜真迹出土之后,未能保护妥善,伯希和以超低价,买走诸多文书,此帖被选中,带往法国,现藏巴黎国立图书馆,


而今,我们对于《敦煌章草三宝》,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全新的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字体极为高清,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