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呢?
来源 | “变压器王红顺”微信公众号
作者 | 王红顺 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1.候课四件事
布置预习任务,打开电子白板,检查课前准备,巡视预习秩序。
2.教师要做到“四不站”讲台
候课时不要站在讲台上不动,要提醒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讨论时不要站在讲台上,要深入薄弱小组答疑,要发现有代表性错误答案或新颖答案,为后面分享作准备;学生上台分享时不站在讲台上,要走下讲台,让学生聚焦台上学生,让台上学生与台下学生互动;学生课堂练习时也不要站在讲台上,要手持红笔走动即时批改、反馈。
3.课堂师生要有精气神
规范组织教学环节,师生情绪饱满,课堂秩序井然,师生、生生良性互动,学生研讨时专注度、参与度高,分享展示时倾听、表达高度在线。
4.用好课堂上的黄金学习期,关注课堂提问的两个黄金等待期
上课后5分钟到20(25)分钟,这段时间是一节课的黄金学习期,此时必须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问题过长,处理班级事务过长,也不能一上去就批评学生,师生情绪不佳再讲新课。试想,若学生情绪不佳或心智疲劳时讲新课、讲重难点,学生接受效率会如何?容易学不会或知识夹生,第二天不得不再讲再强调,走入恶性循环怪圈。
关注课堂提问的两个3—5秒黄金等待期。第一个黄金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要留3—5秒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于举手,否则学生的答案往往是浅层次的或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第二个黄金等待期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时间,让他修改、补充自己的答案,让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的要点,思考自己的答案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教师也可思考怎么评价与追问。
5.明晰课型学习侧重点及特点
新授课讲题时先讲明白公式推导、概念怎样理解,才讲怎么做(应用);习题课不再讲公式推导,只讲记和用;单元复习课只讲公式各种推论变式用;大复习课把小规律提升归纳到大规律(多题归一),课型不同,同一类型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不能用上新课的套路去上单元复习课,也不能用单元复习课的方法去上总复习课。
6.正确运用表扬
对学生发言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超过要求时才给予表扬,不能降低表扬的标准,不能让课堂掌声廉价,尽量不倡议给学生掌声;表扬要具体,并且只表扬努力程度,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鼓掌。熟练运用:表扬公式=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7.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读懂题——分析题——回答题。
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的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具体计算、写答案最后一步才让学生完成,否则定会出现“能听懂、遇到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材料,接着再读圈出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后让学生抽象、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
8.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
借助升调变换、放慢语速突出重难点。对重点题,教师讲后先让中等生再讲,最后让学困生复述本题思路。
9.关注小组有效讨论的5个细节
细节1:始终保持一人说,其余人专注倾听,防止都在自言自语、都在说根本没人听的现象出现。
细节2:有主持人主持的有序讨论,组长讲(依次讲、重点讲),组员听;学困生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中等生讲,卡壳时组长提示,学困生听不明白时及时追问。
细节3: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须对讨论观点、结论进行总结。组长明确答案,组员做好记录,答案明晰化。防止出现各说各有理,组员不知道到底哪个答案对,哪个答案更科学、更合理(只有答案多元化,缺少答案最优化)。
细节4:小组讨论发言规则:记忆型的知识,让两位学生讨论,增加记忆效益;理解型的知识,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让C类同学开始,B类和A类的学生依次补充,让不同的学生完善自己的理解;运用型的知识才会全组讨论。
细节5:引入“发言卡”,有发言卡的学生才可以发言,控制优等生的话语“霸权”。
10.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相互匹配照应。变课堂小结为课后反思,从一个知识点维度到多个维度,从单一文字到图表、思维导图等。
特别提醒:严禁拖堂。靠拖堂讲完的内容基本是无效的:拖堂耽误学生喝水、去卫生间,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拖堂影响下节课,易造成学科教师之间的矛盾。
你认为呢?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变压器王红顺”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