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底,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完成月背采样任务,携带1935.3克月壤降落至内蒙古预定区域。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背采回的月壤,这两千克的相关样品迅速引发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令五代机的热度一落千丈,从此不再占据头条热点。
要知道在十五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完全体歼20S的亮相还一度轰动一时,是各国军方关注的焦点所在。但如今国内媒体对于五代机的关注度却出现明显下降,这令美国感到颇为费解:
为何中国去了月背一趟,连对五代机都提不起兴趣了呢?难道月球背后的秘密,能比五代机所带来的更加震撼?
中国月背采样收获
在6月底嫦娥六号返回国内后,中科院迅速组织了上百人的科研团队,各司其职紧张有序的对这宝贵月壤展开检测分析。
半年过去了,科学家们也斩获了多项新发现,首先是对月背的进一步认识。月球具有明显二分性,背面和正面存在诸多不同,目前人们所了解的是月球正面的火山活动最早出现于40亿年前,最晚是1.2亿年前,但月背情况具体如何,如今却依然是未知数。
中国科学家李秋立从月壤中挑选出了108颗玄武岩岩屑颗粒,这些玄武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能从中获取到火山活动的重要信息,李秋立的目标就是研究出每一个颗粒的具体年龄。
3个月的时间内,李秋立团队发现这108颗玄武岩颗粒绝大多数出现于28亿年前,其中有一颗出现于42亿年前。这代表着月背的岩浆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月球的深部构造在这漫长时间内也应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重大发现,十分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月球演化的认知。
第二是对月背磁场的了解,嫦娥六号采集的玄武岩喷发年龄集中在28亿年,这个阶段同时也是月球磁场演化的关键期。地球磁场能起到屏蔽宇宙射线的保护作用,而月球也曾拥有和地球相似的磁场,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月球磁场在31亿年前出现了急剧下降,但嫦娥六号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月背样品中有4颗毫米级玄武岩岩屑,通过它们可以得知月球在28亿年前是有一个全球性磁场的,并且该磁场还有一个增强趋势。通过高灵敏度的超导磁力仪,科学家们成功获得了月背古磁场信息,为月球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嫦娥六号与嫦娥五号的探测任务中,我国另一个革命性研究成果莫过于发现了水分子。水分子的存在意味着月球拥有维持生命的基础,它不仅能分解氧气、提供灌溉,甚至还有可能实现月球水循环。在月壤中我们还发现了“氦-3”元素,这是可控核聚变的理想燃料,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唯一答案。
无论是对月球演化的进一步认识,还是月球水分子的发现,我国殚精竭虑去了解月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造月球基地。月球基地和太空站有着鲜明本质区别,两者的不同类似于大飞机和热气球。
前不久神州十九号还带去了月壤砖,这是一种采用真空烧结方式,模拟月壤成分所研发的特制砖。本次月壤砖将被暴露在太空进行耐久测试,目的这是为了便于今后月球基地的建造。
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月球基地建造后,又该如何在月球上实现植物种植。月表的向阳温度最高可达127摄氏度,背面最低温最低下探到零下200摄氏度,且缺乏关键资源氧气,因此地面栽培几乎无望。唯一的可能就是密封罐培育,在罐内模拟地球的温度、光照环境等等,目前该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可以设想,在月球基地建成后,中国人不仅在月球拥有了自给自足的大基地,还建立起了一条长期稳定的需求供应链。无论是太空战争还是月球资源开发,中国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能领先全球,为未来太空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代机的退场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月球基地即便建设好了,与我们的五代机歼20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有,而且关系还不小。
当今全球五代机共有5款,共它们同样具备超强的隐身、超音速巡航能力,出众的机动以及信息集成能力。毫无疑问,五代机的服役是一个国家空军战斗力的关键保障,也是空战中取得主动权的最强方式。因此长期以来,任何五代机的问世都是国际军媒发的高度关注对象,但在珠海航展上,我国曾公开展示过一款空天战机—白帝乙型概念战斗机。
白帝战机的最高速度可达16马赫,具备无人作战能力,可实现跨大气层作战与多层变轨。目前该战机所需的16马赫发动机已经有相关技术研究,相信白帝的问世并非是科技幻想。
除了白帝外,我国还有歼35的最终幻想版玄女空天战机,作为鸾鸟空天母舰的舰载机,玄女能承担定点突袭以及末端打击等突发任务。它同样具备高度智能化与强大隐身机动性,不仅能躲避雷达侦测,甚至连肉眼都难以捕捉,其设定的最高速度可接近五倍音速,同时还能以10000千米/小时的速度在太空疾速飞行。
无论白帝还是玄女,都是我国未来空战飞机的最终形态。试想一下,一架白帝从月球基地起飞,以16马赫的因素长途奔袭地球执行军事任务,这将对敌人造成难以阻挡的打击。
这套空天作战系统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作战武器能在大气层和太空之间来回自由切换,其行动轨迹难以预测拦截,对敌人来说是如同降维打击的存在。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国内官媒为何会降低对五代机的宣传力度,毕竟现有的空战技术根本难以满足未来战略需求。
相比之下,将重心放在空天作战体系以及月球基地的建设上,才是更加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其实我国对五代机宣传力度降温,也并非完全出自于月球基地建设,如果将目光转向国内,六代机的问世也占到了一定原因。
2024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31周年之际,成飞与沈飞同时试飞了两款六代机。六代机的试飞不仅体现了我国航空技术的历史性跨越,更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中国式震撼,它代表着中国空军正式从追赶者全面转变为引领者。
根据公开信息,首飞的两款六代机均具备3马赫超音速巡航能力、3万米极限飞行升限、3000千米宽大作战半径。三大核心能力彻底颠覆了人们现存的传统空战逻辑,也极大提升了我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上限。
六代机的超远航程以及高空高速能力,能使我国轻而易举的随意突破所谓“第一岛链封锁”,对美西方高价值目标实施远程精准打击。这项能力全面提升了我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威慑,将空中力量直接延伸至全球热点地区。
更令人兴奋的是,六代机将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作战平台,而是未来空天一体作战体系的核心节点。它与卫星、地面部队、无人机都具有实时数据交互能力,将推动我军向全域联合作战模式转型。
六代机正式服役列装后,它将成为继歼20S之后的全新空战指挥平台,真可谓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