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屈宏峰 张军生)自去年冬季以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以及凤翔区关学后裔、门生和文化爱好者的无私奉献下,凤翔档案史志资料的征集活动持续掀起热潮,2月17日在区档案馆举行的关学传承在凤翔系列文献捐赠活动,正是这一系列努力的典范,为2025年的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开了个好头,实现了“开门红”。举办此次捐赠仪式,旨在传承和弘扬关学精神,助力凤翔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凤翔,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是关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清麓学派三代传人李穆轩曾孙、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文化传承特聘研究员李军先生捐赠《张载思想研究》等关学文献(文库)及其它书籍共239本、窦应昌名片原件等零散资料。从贺瑞麟至李穆轩,清麓学派三代学人代代在凤翔讲学授徒,尤其是李穆轩在凤翔讲学十年,最终在此定居终老,极大地推动了凤翔地域文化的繁荣。李军先生所捐赠的书籍、手稿、照片等资料,凝聚了家族数代人的宝贵积累;张载二十六世孙张仁久先生、张载二十七世孙张好谦先生捐赠同治版《张子全书》(线装影印本)、《北宋张载族裔考述》及《张氏凤翔族谱》(复印件)共三件(套)。


作为北宋时期杰出哲学家张载的著作集,《张子全书》集中展现了张载深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关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由明代回迁凤翔的张氏家族,曾两次刊刻《张子全书》,产生了三种版本,即万历版(该版木板在清朝中期流入眉县)、道光版、同治版(利用道光版木板进行增删)。此次捐赠的正是张氏后裔所影印的同治版《张子全书》;


凤翔关学名宿郑士范六世孙郑崇明先生捐赠《凤翔昭明郑氏族谱》《郑定伯文草》以及《岐黄便记新编》等珍稀的郑氏家族文献复印件,共计三件。昭明郑氏是凤翔著名的理学和科举家族,家族中涌现出了郑士范、郑书香、郑颐、郑鼎、郑文周、郑文翰等杰出人物。《凤翔昭明郑氏族谱》稿本是凤翔昭明堡郑氏的族谱。族谱中记载的人物和功名,可补凤翔县志史料之阙。《郑定伯文草》是郑士范曾长孙郑鼎的文集,收录了郑氏在凤翔凤起书院、宗铭书院时期的课艺文章;陕西省国学会凤翔专委会副主席肖逸先生捐赠了凤翔籍已故著名摄影家侯先生的旧作《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册)。此书艺术价值极高,为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尤其关中西府社会历史提供重要视觉资料;凤翔文史学者王新民先生捐赠陕西党史资料丛书《解放宝鸡》1本、吕剑人手稿复印件3份、70年代纸坊人民公社文件资料原件104件、秦公一号大墓相关材料1份等珍贵的档案资料,是对凤翔红色革命传统的传承和70年代人民公社历史的记录。李正科先生捐赠的个人著作《以苏轼为例浅说北宋文官制度及其俸禄添给情况》从研究角度阐述了北宋秩官制度。杨国良先生捐赠《李穆轩诲函录》(线装本)一函,拓展了凤翔关学的学术谱系,并提供了“以古鉴今”的思想资源,构筑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桥梁。


捐赠仪式上,区档案馆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凤翔兰台人将秉承张载先贤的“四为”“六有”的关学核心思想,从全馆干部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汲取营养,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为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的凤翔实践做出档案史志新的更大的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