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瞅着咱中国的六代机,心里那叫一个不踏实,在变循环发动机项目上那可是咬着牙不打算放弃。可问题是,他们新砸进去的几十亿美元,说不定最后就跟打水漂似的,啥都捞不着。
你看啊,美国空军最近在变循环发动机项目上砸钱那叫一个狠,一下子就分别给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追加了 35 亿美元的合同,就为了接着推进那个下一代自适应推进计划。他们打的什么算盘呢?就是想靠这个给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升级 D 提供动力。
可这项目前景啊,到处都是问号。虽说美国在变循环发动机这块儿已经砸了老多钱了,可这技术走起来困难重重。研发费用高得离谱不说,采购成本也吓人,后勤保障更是复杂得要命,而且技术成熟度到现在都还不咋地。
另外呢,这发动机未来还得面对爆震发动机这个潜在对手的竞争。要说变循环发动机的核心优势,就是在飞行的时候能根据任务需要调整涵道比,能在效率和动力输出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就好比长途飞行的时候,发动机能切换到高效模式,省点燃料;到了战斗时刻,又能切换到高推力模式,提升性能。他们觉得这种技术在未来要是和中国在太平洋这种广阔区域发生冲突的时候,可太重要了,毕竟这些地方空中加油的资源少,基地分布得也稀稀拉拉。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变循环发动机这复杂的设计,直接导致采购成本高得吓人。通用电气和普惠公司搞出来的 XA 102 和 XA 103 发动机的原型机,虽说通过了关键设计审查,可生产成本比传统发动机高太多了。而且啊,这发动机维护起来可麻烦了,后勤保障更是难搞,得要专业设备,还得是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才能搞定,这又让使用成本蹭蹭往上涨。
还有个事儿,普惠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藏着个关键参数没说。这发动机虽然节油效率还凑合,可结构特别复杂,重量比常规涡扇发动机重不少呢,这就导致它的推重比很难达到军方要求。听说和同级先进涡扇发动机比,结构重量得多出 500 kg,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而且啊,和常规涡扇发动机比,变循环发动机结构复杂得很,可靠性自然就降低了。最要命的是,这发动机单价高得离谱。对美国空军来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要大规模部署这种发动机,简直就是个天大的难题。
虽说变循环发动机理论上优势挺明显,可实际技术成熟度还是不太够。通用电气公司研发的 XA 100 原型机,测试的时候倒是比现有的 F 135 发动机燃油效率高,推力也大点儿,可推重比还是不理想,尤其是在高推力模式下。这就意味着在极端战斗环境里,这发动机的表现可能还不如想象的好。而且它结构复杂,故障风险也跟着增加,在实际作战里的可靠性就更让人担心了。
更麻烦的是,变循环发动机未来还可能被爆震发动机给比下去。爆震发动机可是个新型动力装置,推重比高,结构还简单,好多人都觉得它可能会颠覆现有的航空动力装置。要是未来 10 年爆震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那美国在变循环发动机上砸的那些巨额投资,估计就全泡汤了。
再看看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 NGAD 项目,现在还在审查阶段呢,以后到底啥样谁都不知道。一开始,这 NGAD 想着要接 F 22 猛禽战斗机的班,主要搞高端空中优势任务。可现在呢,预算压力大得很,还有 B 21 隐身轰炸机、LCM 35 A 洲际弹道导弹这些高优先级项目在抢资源,NGAD 战斗机的设计说不定得大幅简化,甚至可能朝着更注重成本效益的无人机控制平台方向发展。这种不确定性,让变循环发动机项目的必要性又打了个折扣。要是 NGAD 最后被削减或者直接取消了,那变循环发动机的主要应用场景可就没了。
虽说美国海军也在推进他们的第六代战斗机 XX 项目,可他们对变循环发动机的需求到现在都不明确,还说要自己独立搞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研发,不和美国空军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