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虹云,当年也是立过历史功绩的,参与了重大历史进程
作者:怀疑探索者
首先声明,我不是虹云的粉丝,与她也没有任何交集。
因为恒大朗诵事件引起的争议,著名播音员虹云女士在去世后遭遇了群嘲。实际上,虹云也是有过历史功绩的,她曾经替代郭沫若朗读重要文件,该文件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启蒙宣言。
1978年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的闭幕式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所有人都怀揣着对科学未来的憧憬齐聚一堂。这场大会在中国科技发展的漫漫长路上,无疑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而闭幕式上的重头戏——《科学的春天》朗诵,更是将整个大会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当时,已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病榻上躺了许久。可即便身体每况愈下,他对科学事业的赤诚之心却分毫未减。他强烈要求出席这场关乎科学命运的盛会,中央被他的执着与热忱深深打动,特批他出席30分钟。
《科学的春天》这篇文章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起初,著名作家徐迟担起起草重任,他凭借《哥德巴赫猜想》早已声名远扬。但稿件完成后,经众人审阅,却发现内容空洞、结构松散,难以契合大会的深度与庄重。于是,国家科委政研室处长胡平临危受命,予以代笔。胡平紧扣住“春天”这一主题,深挖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艰难历程,剖析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着重强调解放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郭沫若审阅后十分满意,仅修改了寥寥四个字。
遗憾的是,郭沫若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登台朗诵,重任便落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虹云的肩上。谁也没有预料到,虹云的这次朗读,会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
当虹云站在台上,清脆的声音在会场中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将《科学的春天》里的每一个字都化作希望的火种,点燃了现场每个人心中对科学的热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她的声音饱含深情,每一个词句都直击人心。
话音刚落,台下先是短暂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美好的憧憬之中。紧接着,如雷鸣般的掌声轰然响起,掌声一波接着一波,经久不息。参会的科技工作者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有的眼眶泛红,用最热烈的掌声诉说着多年来的期盼与坚守;有的站起身来,用力鼓掌,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的相互拥抱,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这掌声,是他们对过去艰难岁月的感慨,更是对科学春天到来的由衷欢呼。
虹云后来在回忆中提到,每念几句,热烈的掌声就会打断她的朗读,让她难以继续。在那一瞬间,她的声音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成为了时代的发声筒,传递着整个国家对科学的渴望与追求。
虹云
而这个播音员虹云,在1978年3月31日的舞台上,凭借出色的朗读参与了重大历史进程,她的声音让《科学的春天》深深烙印在全国人们的心中,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她的声音,成为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见证了中国科学事业重新启航的伟大瞬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
就是这样的老艺术家,可惜最终陷入舆论风暴之中!在时光的漫漫流转中,当我们回顾虹云的职业生涯,会发现一段经历曾让她陷入舆论的漩涡,被一些人讽刺为“晚节不保”。那便是她与恒大集团的关联。
回溯往昔,恒大集团在商业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彼时的它在成立20周年时如日中天,在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大肆布局,影响力迅速蔓延,在公众视野里出尽风头。
而虹云,这位在播音界颇具声望的播音员,受到当时如日中天的主办方的特别邀请,为恒大集团的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进行了宣传演讲。在活动现场,她一如既往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水准,用充满激情的话语为恒大集团的成就、理念进行宣扬,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难以预测。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恒大集团,后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债务问题接踵而至,经营状况急转直下,陷入了重重困境。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之下,一些人开始对虹云当初的行为指指点点,认为她当初激情澎湃的演讲是对恒大的不实吹嘘,如今看来成为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但当我们拨开情绪的迷雾,以理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一切,就会发现将责任归咎于虹云是多么的不合理。
虹云,她本质上仅仅是一名播音员——也就是表演者,在受邀参与恒大活动的那个时候,她和大多数人一样,根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可能预见到恒大集团未来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危机,更无法深入了解其复杂且隐蔽的内部运营操作。主办方出资邀请她,她也只是按照商业合作的流程,正常的履行自己的工作。从整个事件的运作逻辑来看,她不过是整个商业活动流程里的一个环节,一个按照指令发声的“工具”罢了。
何况,她当时的做法并不违法。她当时也不知情,也谈不上违德。
真正应该为恒大集团衰败和受损业主负责的,是许家印及其核心管理层,是他们在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一系列操作,导致了如今的局面,而不是将怒火毫无道理地迁怒于仅仅完成工作的虹云。
恒大后来的爆雷,是多方因素交织的结果。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这艘商业巨轮在波涛汹涌的市场浪潮中逐渐失去平衡。但在当时,恒大凭借庞大的资产规模、广泛的业务布局以及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能量。其行业的特殊性,涉及大量资金流转、土地资源开发以及复杂的金融信贷关系,这些复杂的运作机制隐藏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
虹云作为一个普通人,同时也是商业领域的外行人,根本没有途径和能力去深入了解恒大的内部运作,更谈不上主动对之进行调查。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来说,面对像恒大这样体量巨大的企业,普通大众往往看到的只是其光鲜亮丽的表面,如遍布各地的楼盘、频繁的商业活动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在人们的认知里,这样的企业根基深厚、实力雄厚,很难想象它会在若干年后因为一系列不当操作甚至非法操作而陷入危机。
我们在评判虹云当初为恒大宣传这件事时,不能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去苛求她。在当时那个时间节点,恒大展现出的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合作方,又或是像虹云这样受邀参与活动的人员,都很难预见未来即将到来的风暴。所以,将恒大爆雷的责任与虹云挂钩,显然是不合理且不公正的。
回顾虹云漫长的播音生涯,她的风格早已深入人心。在《话说长江》这样的经典节目中,她那充满激情、抑扬顿挫的独特语调,就已经成为了她个人的标志,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她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不管是大型活动的主持,还是各类专题节目的解说,都秉持着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方式。
可以说,虹云并非仅仅是在为恒大演讲时才显得如此激情四溢,她在其他众多的工作场景中,都是以这样的状态去呈现内容——她的风格几十年来就是一以贯之。
而且,其朗诵文稿也并非由她本人完成。
从本质上讲,虹云是一位艺人而已。在演艺行业里,艺人的职责就是按照客户、主办方的要求,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表演。她在恒大的活动中,也是严格遵循主办方的需求,充分展现出自己一贯的风格特点,认真完成自己应尽的工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恒大集团后续的衰败,就对虹云当初的行为进行过度苛责。在评价这类复杂事件时,我们必须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尊重事实,不被片面的情绪左右,不盲目迁怒,努力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判。
在网络舆论场中,很多键盘侠总是秉持着双重标准,往往对他人以圣人的要求来衡量,对自己却以极为宽松的尺度来包容,虹云便成了他们这种不当评判的受害者。这些人在指责虹云时,可曾真正反思过自己?当面对类似情境,自己又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不妨设想一下,倘若一家如日中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向作为艺人的你发出邀请,希望你参与歌舞表演。在活动中,你尽心尽力,以专业的态度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20年后,这家曾经的商业巨头却因经营不善、违规操作等问题走向倒闭。难道仅仅因为企业后来的衰败,就要对你当初尽职尽责的工作横加指责、百般挑剔吗?这显然是毫无道理的。虹云也是如此,她在当时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基于受邀的正常工作履职,不应该背负无端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