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唐 · 杜甫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

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首联“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环境:房屋建在野外,紧靠着竹林,篱笆旁的水流向着城的方向流淌。这两句通过“依竹”和“水向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居所的自然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心境。

颔联“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景象:蚂蚁在水面上浮动,似乎还带着冬日的余味(腊味),而海鸥已经在水中嬉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声)。这里“蚁浮”与“鸥泛”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季节更替的敏锐感受。

颈联“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写到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诗人允许邻居来采摘自家的草药,而幼小的孩子则帮忙拿着书籍。这两句通过“许”和“擎”的动作,展现了诗人与邻里的和睦相处以及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注重邻里亲情的生活态度。

尾联“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则是诗人对自己仕途经历的反思与感慨:如今已至白头之年,却仍在幕府中奔走劳碌,深感自己辜负了平生的志向与追求。这里“白头”与“趋幕府”的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深觉负平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遗憾。



正月三日与广渊同出南薰门分趋斋宫涂中有作 北宋 · 司马光

并辔出都门,葱茏日欲昕。

野寒馀宿雪,树闇湿春云。

未望郊宫近,先愁马首分。

一朝犹恋恋,可复久离群。

首联:“并辔出都门,葱茏日欲昕。”“并辔出都门”,描述了诗人与广渊并肩骑马走出都城的情景。“葱茏日欲昕”,形容日出时分,天色葱茏(即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清晨出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

颔联:“野寒馀宿雪,树闇湿春云。”“野寒馀宿雪”,描述了野外仍然残留着冬日的积雪,天气寒冷。“树闇湿春云”,树木在春云的笼罩下显得昏暗而湿润。这两句诗通过“宿雪”和“春云”的对比,展现了冬春交替之际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颈联:“未望郊宫近,先愁马首分。”“未望郊宫近”,尚未望见郊宫(即斋宫)的所在,说明他们还在前往的路上。“先愁马首分”,却已经开始为即将分别而忧愁。这两句诗通过“未望”与“先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之情。

尾联:“一朝犹恋恋,可复久离群。”“一朝犹恋恋”,即使只是一天的分别,也让人感到恋恋不舍。“可复久离群”,怎么能长久地离开群体呢?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正月三日作 北宋 · 宋庠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首联:“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诗人以“迎春才十日”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即正月三日,此时春天刚刚到来不久。“应月已三蓂”则运用了天文历法的知识,蓂荚是一种传说中的瑞草,每月初一日生一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以后每日落一叶,至月末而尽,若月小则余一叶,此处以“三蓂”暗指初三日,与首句“迎春才十日”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颔联:“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这两句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风光。池面上,新的冰层开始融化,露出了一片洁白如素的水面;山峦间,冬日的萧瑟已去,恢复了往日的青翠。诗人通过“开新素”和“复旧青”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灰飞空玉琯”一句,诗人借用了古代音乐中的玉琯来象征时间的流逝。玉琯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以测候节气,此处以灰飞空玉琯暗指时间的推移和春天的到来。“醅动涨金瓶”则描绘了春天到来时,美酒在瓶中发酵膨胀的景象,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金瓶”也象征着富贵与吉祥,与整首诗的喜庆氛围相契合。

尾联:“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他准备好了寻芳的工具(如车马、酒器等),打算在春天的盛宴中尽情享受,不愿独自清醒而错过这美好的时光。“剩作寻芳具”一句中的“剩”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和充分准备;“当筵忌独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欢乐时光的珍视。



正月三日郊外马上作 北宋 · 强至

长日牵人事,新年散马蹄。

和风吹冻柳,残雪点春泥。

意惬境自胜,兴来杯屡携。

徘徊羡飞鸟,晓逐野云低。

首联:“长日牵人事,新年散马蹄。”“长日牵人事”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被琐事所牵绊的无奈与厌倦。这里的“长日”不仅指时间的漫长,更隐含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感慨。“新年散马蹄”则描绘了新年之际,诗人骑马郊外的轻松与自在。新年的到来似乎为诗人带来了一丝解脱,他得以暂时放下琐事,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由。

颔联:“和风吹冻柳,残雪点春泥。”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冬末春初的自然风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仍然带有寒意的柳枝,使其逐渐苏醒;而残留在地面的雪花则点缀着初春的泥土,预示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和风”与“冻柳”、“残雪”与“春泥”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岁月更替中的美丽景象。

颈联:“意惬境自胜,兴来杯屡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如此美景中的愉悦心境和兴致。他感到心情畅快、境界高远,于是频频举杯庆祝这难得的美好时光。“意惬境自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超脱,而“兴来杯屡携”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

尾联:“徘徊羡飞鸟,晓逐野云低。”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他羡慕飞鸟的自由翱翔,希望自己也能像它们一样无拘无束地飞翔于天空。“晓逐野云低”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追随飞鸟、追逐野云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