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刘邦的老婆,是一个叫吕雉的女人,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吕雉之前,刘邦还曾有过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姓曹,早年曾和刘邦有过私情,还曾为刘邦生过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叫刘肥,刘肥虽然比吕雉生的长子刘盈还大,但是因为刘邦和曹氏没领证,所以刘肥只能算是庶长子,因此刘邦在定鼎天下之初,把刘盈立为了太子。

但是在公元前197年的时候,刘邦突然动了换太子的主意,那么刘邦当年为什么想要换继承人呢?

在一般人的眼里,当年刘邦想换太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个姓戚的小三,这个小三史称戚夫人,戚夫人这个小三很不简单。

首先,戚夫人传闻是周朝皇族之后,血统比吕雉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其次,戚夫人人长的非常漂亮,而当时的吕后已经人老珠黄;

第三,戚夫人精通乐舞,还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围棋),这说明戚夫人不光身体素质过人,头脑也很不简单,至于吕雉,史书对她的女性才能几乎没啥记载;

有这么个可人的女人天天吹枕边风,你说什么样的男人能经的住这样的考验,而且传闻戚夫人的儿子,比刘盈更聪明伶俐,因此刘邦更待见戚夫人给他生的崽,所以刘邦才打算换继承人。

那么后来刘邦为什么没换成呢,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同志们反对刘邦打破传统,不立嫡长子继位,第二,刘盈当时竟然搞定了刘邦都没能搞定的“商山四皓”.

上述内容是一般人,对于当年刘邦想换太子但没换成的解读,但真实的情况真有这么简单吗?

答案自然否定的。

那么当年刘邦想换太子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刘盈没有向刘邦展示出过人的才华;

第二,当年吕后一脉的外戚,已经位高权重到了让刘邦忌惮的地步;

这两条合起来解释,就是当年吕后一脉的外戚势力过大,而刘盈的个人能力又不被刘邦看好,因此刘邦担心自己如果真让刘盈继位,那么吕后这一支的外戚,必然实力会更强,等强到一定程度之后,刘盈这能力偏弱的继承人,可能都无法守住他刘邦打下来的基业。

因此出于对吕家的防范,刘邦就想把刘盈给废了,没有了刘盈这个继承人,吕后这一脉的外戚势必会被边缘化,老刘家的江山就能稳住了。

这并不是无端的猜测,大家只要细看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刘邦在明确想换太子之前,其实一直在巩固老刘家嫡亲血脉的力量,比如灭了他曾经分封的异姓王之后,基本都是把这些地盘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比如那个老相好的儿子刘肥,当年封的就是第一流的封地,而且刘邦给配的助手,是有宰相之才的曹参,刘邦的用意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

既然刘邦有这种担心,那么他后来为什么没有换掉刘盈呢?

群臣的反对是当时的事实,但它只能是次要原因,甚至刘邦还会更顾及吕家人对朝政的影响,真正改变刘邦主意的,其实是刘盈搞定了“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在秦朝时就已经出名,后来不满秦朝的暴政,而退隐山林,他们在江湖士林的地位,不亚于金庸小说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你甚至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他们是当时在野士人的旗帜。

当年刘邦亲自下场,也没能请动这面大旗,从而利用起在野士人的的势力,但是刘盈却办到了,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因为吕家人的缘故,可能有吕家人的影响,但应该不会太多,因为当年吕家人的面子,可绝没有刘邦的面子大。

唯一能比刘邦的面子更大,或者说更有影响力的,只有未来的大汉天子,也就是刘盈,因此当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背后的时候,刘邦就放心了,你吕家虽然实力不俗,但是我儿刘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班底,再加上一些不愿意站队吕家的人,刘盈的位子应该是能坐稳的,所以刘邦就放弃了重立太子的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