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畅通青年学子与家乡“双向奔赴”渠道,团邯郸市委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丰富服务场景、深化跟踪服务,团结带领广大返乡学子在投身基层治理、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为邯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聚力人才汇聚,构筑青春磁场

拓宽岗位来源,搭建供需对接桥梁。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围绕党政机关、重点企业、基层社区等领域开发实践岗位1730余个,满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岗位需求。通过微信公众号“邯郸青年”、团中央“创青春”服务平台发布岗位信息,收到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全国各地多所高校4700余名邯郸籍学子报名。按照“岗位适配、就近就便”原则,综合岗位要求、个人意愿、专业特长等因素,择优选取3300余名优秀学子分赴团市委、市中心医院、市博物馆、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等机关单位、景区景点和全市20个县(市、区)进行实践锻炼,形成“人才归巢”与“基层赋能”双向促进的生动局面。


精心组织推动,激发学子留邯热情。举办2025年邯郸市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胡利娜、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与职称管理科科长陈耳东围绕邯郸文旅资源和发展、邯郸市人才引进支持政策进行详细解读,邀请张小生鲜汁肉包创始人张亚甫等返乡创业人才分享就业创业经验等,鼓励广大邯郸籍学子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用所学知识助力邯郸高质量发展。团临漳县委聘请40名临漳籍“返家乡”大学生为青年城市推介官,用青春声音讲好家乡故事,让更多人发现临漳、认识临漳、走进临漳、爱上临漳。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学子实践能力。邀请河北风范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培训师李慧围绕志愿服务相关礼仪、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主任谷仓围绕防减灾安全教育等对“返家乡”大学生进行培训,全面提升返乡学子的提升应急救护意识和服务水平。团鸡泽县委组织开展消防自救等方面培训,团临漳县委组织开展保密工作培训,帮助“返家乡”大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多彩实践赋能,助力家乡发展

文旅推介“出新招”,赋能家乡金名片。 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市博物馆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持续开展文旅讲解、游客引导等工作,不仅提升了来邯游客的体验度和满意度,更生动展示了邯郸文化魅力和旅游特色。团丛台区委、团复兴区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以宣传视频拍摄、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团魏县县委以古风巡游的形式,为家乡文旅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春运一线“志愿红”,温暖游子归家路。 自1月14日起,团邯郸市委组织我市6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及丛台区、邯山区“返家乡”大学生共计1320余名,在高铁东站、火车站(西站)开展为期22天的春运志愿服务活动,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票务协助等服务,在除夕和大年初一,“邯小团”还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和香气飘飘的奶茶,为返乡游子和市民们送上乙巳年的美好祝福,传递着家的温暖与关怀。团魏县县委、团涉县县委、团临漳县委分别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在客运站开展“暖冬行动”,他们用笑容和贴心的服务温暖了游子们的归家之路,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一品一播”助振兴,直播带货显身手。 为持续助力邯郸地区农特产品上行,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乡村振兴、促消费、助文旅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团魏县县委、团磁县县委、团鸡泽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举办直播助农年货节活动,直播间内,返乡大学生们化身网络主播,生动讲解各景点年俗特色,热情推介本地农特产品。通过弹幕与在线观众实时互动,直播间的年味儿越来越浓,也为家乡的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寒冬腊月“送温暖”,青春温度抵民心。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心关爱。团鸡泽县委、团临漳县委、团魏县县委、团大名县委、团广平县委分别组织“返家乡”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寒假公益托管服务,缓解家长寒假期间孩子“看护难”问题。团曲周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在图书馆整理书籍、书写春联,服务读者1500余人次,用行动点亮书香年味。团成安县委联合社区举办迎新春文化惠民演出,为2000余名群众呈现精彩节目,把欢乐、祥和、希望与祝福送到了群众身边。团涉县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在社区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紧急避险等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团复兴区委组织多名“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护航两会,志在必行”志愿服务活动,为“两会”的顺利开展增添青春温度。



强化工作延续,完善留才生态

搭建“云上纽带”,保持长效联络。 建立网上社群,拓宽邯郸籍在外大学生的联系渠道,群内常态化推送邯郸招才引智政策、推介邯郸各类招聘信息,解读人才政策,家乡发展动态等,向邯郸青年发出“青春之邀”,加快青年人才汇聚邯郸。


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学子“获得感”。 为消除学子后顾之忧,团市委统一为每名“返家乡”大学生假期实践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餐费补贴等必要保障,对在岗服务时间达标、完成任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由用人单位出具实习鉴定证明,符合条件的可计入思政课实践学分、个人志愿服务时长、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推优入党、荣誉表彰中予以倾斜,用各类保障措施让“返家乡”大学生安心投入社会实践。

加强跟踪服务,情系家乡发展。 每年从“返家乡”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代表以挂兼职的身份,担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团建指导员、青年干事等,让大学生平时在校期间也能够与家乡保持常态化联系,帮助完成活动项目,推动校地合作;鼓励“返家乡”大学生争做邯郸宣传员,通过各种青年学子喜爱的形式,在学校宣传推介邯郸,引领更多青年积极响应“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来邯回邯就业创业。团临漳县委今年寒假从返乡大学生中选拔出22名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青年,赴乡镇、村(社区)兼任团干部,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鲜血液。

下一步,团市委将进一步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举措,搭建符合青年特点、适合青年实践的平台,丰富实践内容,携手青年共绘“十万学子进邯郸”的壮美画卷,为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团市委青发部

通讯员:沃豪杰

编辑 孙晗熠 | 初审 刘博文 | 复审 赵丁 | 终审 李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