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骑上马就能奋勇杀敌,下了马还能下地干活。他出生在农村家庭,后来做了大官,可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跑到农村生产队去蹲点,靠着一股勤劳苦干的劲头,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县,变成了大连的大粮仓。他就是刘德才将军。



刘德才的革命经历

1935 年,18 岁的刘德才参加了陕北红军游击队,2 年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年,华北日军朝着雁门关、平型关进犯,刘德才参与了著名的 “平型关大战”。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一位连长受了伤,刘德才勇敢地掩护连长撤退,哪怕腹部受了重伤,他也仍旧坚持战斗。

抗战时期,浑源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1944 年到 1945 年,刘德才担任浑源支队队长,在雁北战役中,他带领部队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不少日军和伪军,最终解放了浑源。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德才又参加了包头战役、大同战斗、仓州战斗、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好多战役。他带的团特别敢打敢拼,在好几次大的战斗中,整个团集体立功,还获得了 “东路先锋”“打开胜利之门” 等奖旗。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军事学院成立,刘德才就去那里学习。1951 年国庆节,学院组织了一个 200 人的学员方队,作为国庆节游行队伍的先导,在天安门接受检阅。国庆酒会上,刘德才心情特别激动,他举杯向毛主席敬了酒。回到家后,他兴奋地跟家人分享了这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幸福时刻。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刘德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他和他率领的部队一点儿都没露怯,打得十分英勇。1961 年,他调任外长山岛要塞区司令。岛上生活单调又艰苦,不过刘德才出身战士,特别理解战士们的心思。他让连部把伙食搞好点儿,还发扬南泥湾精神,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开荒种菜,养猪养兔。同时,他还想办法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成立了要塞区文工队。

1969 年秋,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刘德才以沈阳军区副司令兼旅大警备区司令员、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的身份回到大连。刚一上任,他就四处调查,最后选了庄河县金山大队这个最穷的地方蹲点,想着帮这里改变面貌。



刘德才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生产资料

刘德才说过:“想要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就得亲自去现场。” 从 1970 年到 1975 年这 6 年里,有 5 个元旦他都是在金山过的。他跟农村干部、普通农民还有知青们聊天,了解到农村生产落后,农民日子过得很穷。

那时候,全市有 151 个公社,刘德才全都去过;1560 个大队,他去了 1201 个;15460 个生产队,他也去了 598 个。他平均每年在农村待 132 天,最少的一年也有 97 天。他以前的秘书说:“首长跑遍了辖区农村的各个角落。”

刘德才对农村情况很了解,也特别热爱农村,农民们都把他当成知心人。他跟农民聊天的时候,总是让农民想说啥就说啥。农民们说:“俺们这儿太穷啦!吃的粮食靠国家往回拨,想赚点钱只能靠割草卖点钱。下点小雨就发大水,下大雨石头都能被冲走。” 刘德才听了,很有信心地说:“咱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旧山村变个样。”



刘德才不光重视农业生产,还关注工业和农业一起发展。他特别关心县里和公社办的工厂,还有大队办的小厂子。他在庄河县化肥厂的时候,就跟大家强调:“多生产化肥,支援农业。多产一吨化肥,农民就能多打一吨粮食。”

他在金山 “蹲点” 的时候,发现这个山区有很多大茧,都卖给外地人了,还卖不上价。他就建议大队办个种蚕厂和缫丝厂。这两个厂建好以后,大茧再也不愁卖不出去了,给穷农民找到了一条赚钱的路子,大队的经济也更有活力了。

刘德才的晚年生活

刘德才到乡下视察、调研的时候,那可是一点儿都不摆架子,直接就抢着挥鞭子扶犁干活。在他的带领下,庄河发生了大变化。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1975 年的时候,粮食产量一下子就突破了 7.5 亿斤的大关。后来,庄河都成了大连的大粮仓了。刘德才为庄河做了这么大的贡献,可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大功臣。他一辈子都过得很勤俭,一点都不讲究吃穿用度,不爱显摆。他官职也不小,可穿着打扮特别朴素,就喜欢穿布衣服,脚上也总是穿着胶鞋。

到了晚年,刘德才常常反思自己,心里也有过自责。不过,他对自己一辈子走过的路,那些大方向、大目标,从来都没动摇过,一点都不后悔。他是个特别有自信,也很有尊严的人。

1984 年 9 月 15 日,作为历任的外长山岛要塞区司令,刘德才参加了 “部队上岛 30 周年” 的纪念活动,还在大会上讲话了。那年他 67 岁,身体不太好。但是看到驻岛那些年轻又可爱的战士,他特别高兴,拿起笔就写下了这样的题词:“以岛为家,以苦为荣。独立作战,长期守备。为国立功,无上光荣。” 谁能想到,这 24 个字,成了他留给海岛官兵最后的话,也是他最后一次让人难忘的叮嘱。



两年后的 9 月,刘德才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时,沈阳军区总医院里可热闹了,军区司令员、政委都来了,还有他的老首长、老部下,连那些受过他帮助的农民也都赶来探望他。9 月 30 日晚上,刘德才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们紧急抢救,可还是没能留住他。

他去世的消息一传开,唁电从四面八方飞过来。原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和夫人赵志珍,也从北京发来了唁电,说:“刘德才同志是我党我军的老同志,是我们的老战友。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