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晚,作为吉林市2025年“金蛇狂舞闹元宵”系列活动之一,松花江河灯非遗展演正式拉开帷幕。观灯、放灯的人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呵着白气在江岸护栏边翘首以盼。
从当天晚上6点开始,江面上的龙舟与游船上的彩灯次第亮起。船身轻摇间,千百盏河灯载着烛火漂入江流,水面上跃动起星火织就的锦缎;两岸霓虹灯勾勒出建筑轮廓,不时炸开的绚丽烟花点缀其间,天地间光影交辉。
作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松花江放河灯这项始于清代的传统习俗,在冬夜的北国江城焕发新韵——松花江流经丰满水电站,造就出千里冰封中独一段不冻江奇观,五彩灯影浮过墨色江流,绘出一幅如梦似幻的北国上元画卷,人在画中行,画随步履生。
在放河灯现场,市民李晓霞给女儿拢了拢帽子,笑着说:“一家人来看灯,孩子玩得开心,大人也跟着高兴,能一起享受这样的时刻,非常难得。”
深圳游客张莱在一盏荷花灯上写下“平安是福”,和同行的伙伴携手施放。她说:“在东北放河灯值得纪念,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市民黄翰说,这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他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更勾起儿时的回忆,心里暖洋洋的。
盏盏河灯随波渐远,承载着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对梦想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冀漂向天际,为流光溢彩的上元夜增添无尽的美好遐想。这些河灯制作材料均符合环保要求,在松花江下游设置的拦网将集中收集。
元宵节当天,多场活动同步举行。已连续28次亮相央视春晚的吉林市歌舞团为家乡人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元宵节专场文艺演出;在吉林市人民广场,200余架不同造型的风筝被分批次放飞空中,放飞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吉林市“朝鲜族尤茨”大赛现场热闹非凡,参赛者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期盼在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吉林市博物馆、市满族博物馆、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馆、吉林建制博物馆、吉林官参局博物馆的非遗表演、民俗活动和趣味游戏,让大家体验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