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紧张焦虑的人,这种心理或许源于童年的创伤,又或者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本身就是这类爱焦虑的人,那么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其实早已刻在了孩子的潜意识与记忆之中。潜意识这东西,往往我们难以意识到,但是却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除了这些,我想一个马不停蹄的人,面对生活的压力,或许也是出于一种无奈,一种潜意识的紧迫感,在追赶自己,进而无法让自己真正歇息吧?

其实,短暂与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放松和慢下来,其实并不会损失什么,只是你一直活得过于紧张、焦虑了,因为前方还有很多压力等着你,于是你不敢松懈停下来,一旦停下来,你内心的潜意识就会告诉自己:“哎,你不努力,不奋斗,不抓紧时间,这个月的贷款怎么还?生病了哪里有钱治疗?”等等一系列追赶自己的声音,让你根本无法停下来,一停下来,你就焦虑或坐立不安。

还有,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累得睁不开眼,却逼自己熬夜加班;聚会上想放松大笑,却担心别人觉得你不够稳重;看到别人升职加薪,立刻陷入"我不够优秀"的恐慌。这些像影子般跟随的焦虑,其实都源于内心那个举着鞭子的"超我教官"。

一、焦虑是内心在拉响警报

我们总以为焦虑是突然袭来的洪水,其实它更像慢性渗水的堤坝。那个在深夜辗转反侧的你,可能正在经历这样的内心剧场:本我像贪玩的孩子想休息,超我却举着戒尺说"再努力点";本我想穿喜欢的破洞裤,超我立刻警告"别人会笑话你"。这种持续的内耗,就像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把人生开成了随时抛锚的老爷车。

有个来访者让我印象深刻:32岁的项目经理小林,每天要检查十遍工作邮件,聚餐时连夹菜都要数着次数。他说自己活得像个拧紧发条的机器人,直到某天在会议室突然失声痛哭——这个被超我鞭挞了三十年的人,终于被焦虑击穿了心理防线。

二、"乖孩子"的诅咒

很多焦虑者都有相似的童年剧本:考99分会被问"那一分丢在哪",哭闹会被训"要懂事"。就像小树苗被绑上矫正架,我们渐渐学会把真实的自己锁进柜子。心理咨询室里的"模范生"们,常常带着相似的困惑:"我按所有人期待的方式生活,为什么还是不快乐?"

这种自我压抑会形成恶性循环:越压抑越焦虑,越焦虑越控制。就像我的大学同学阿杰,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工作后却陷入强迫性洗手。他说每次洗手时,都能听见童年时母亲说"不洗干净会生病"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三、给心灵松绑的三把钥匙

要解开这个死结,首先要学会听见内心的声音。下次焦虑发作时,试着像安抚好友那样对自己说:"我听见你的害怕了,我们可以慢慢来。"就像对待受惊的小动物,温柔比训斥更有力量。

有个简单有效的练习:每天留10分钟"本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允许自己不做"应该做的事"。可以是光脚踩草地,可以是跟着老歌乱舞,重点是把超我暂时请出房间。你会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比想象中更可爱。

更重要的是重新定义"错误"。把人生看作升级打怪的游戏,每个失误都是发现隐藏关卡的机会。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焦虑不是系统崩溃的警告,而是提醒我们哪里需要升级补丁。

站在咨询室的窗前,我常想起那些逐渐舒展的面庞。当人们学会与内心的教官和解,焦虑就会从困住双脚的流沙,变成推动成长的浪花。

记住,真正完整的人生不是完美无瑕的瓷器,而是带着裂痕依然歌唱的陶笛。给你的本我一个拥抱吧,它等这个拥抱,已经太久太久了。

接下来,如果你想找到一个组织,一个疗愈之地,一个学习提升自我的地方,那么来吧!无论你是家长,还是焦虑抑郁患者,均可加入学习疗愈 ,提升自我。

-end-

作者:阿秋,心理咨询师、重度抑郁症康复者(已经康复6年多,一直未复发)。走出心魔与家属指引,助您顺利走出焦虑抑郁的困扰。推荐系统学习疗愈起来!建议患者和家长学习起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