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改革始终牵动着大众的心,它承载着优化医疗保障体系,让民众能更安心就医的厚望。但在这一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 的质疑声仍时有出现,那普通人究竟有没有真真切切地从医保改革中受益呢?



先看当下医疗体系的现状,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就医流程常常让人头疼不已,就拿挂号来说,线上各个医院有各自的挂号平台,第三方平台信息也繁杂无序,患者得在不同渠道反复查找合适的号源;线下呢,热门科室常常是天不亮就有人排队,候诊时间漫长,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病房床位紧张,反观不少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专业医生稀缺,很多患者哪怕只是小病,也宁愿长途跋涉去大医院,这无疑加剧了看病难的状况。

一些进口抗癌药、特效药价格高昂,动则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一个疗程,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还有部分医院为了追求效益,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情况,让患者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而医保在报销时,受限于报销目录、比例等因素,患者自付部分依然是不小的负担。

不过,医保改革确实给普通人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好。

在报销政策优化上,以糖尿病、高血压这类慢性病为例,以往这些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自费购买大量药品,经济压力很大。

医保改革后,不少地区将其纳入门诊报销范畴,患者在门诊拿药就能享受相应报销,大大减轻了负担。

药品价格调控方面,成效显著。比如心脏支架,曾经价格高达上万元,很多需要做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望而却步。通过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如今心脏支架价格大幅下降到了 700 多元,让众多冠心病患者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重获健康希望。

还有抗癌药吉非替尼,原本一盒价格 5000 多元,经过医保谈判等改革举措,价格降到了 500 多元一盒,使得更多肺癌患者用得起药,延长了生命。



医保公共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以前,跨省异地就医报销手续繁琐,患者要来回奔波于两地,准备各种材料。现在,通过简化备案流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很多患者在异地就医时,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几下完成备案,出院就能直接结算报销,方便快捷。

从整体医疗保障体系来看,我国基本医保年度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覆盖超 13 亿人,编织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络。同时,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对于那些患有重大疾病、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假如农村贫困家庭孩子患了白血病,在医保报销、大病保险赔付以及医疗救助的多重保障下,原本天文数字般的治疗费用,家庭只需承担一小部分,让孩子能持续接受治疗。

当然,要让医保改革更好地惠及普通人,还需要各方协同发力。政府要持续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让小病能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

医疗机构要严格规范诊疗行为,杜绝不合理医疗支出,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且做好医保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而我们普通民众也要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合理就医,充分利用好医保政策。

医保改革是一场持续的 “长跑”,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普通人已经从中受益良多,并且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看病难、看病贵” 的难题必将逐步得到缓解,我们也将拥有更完善、更贴心的医疗保障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