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侯长发
钓源村拥有干净整洁的水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村中那些郁郁葱葱的古樟。樟树的树叶、枝和果实都能发出清香的“樟脑气味”,这种气味天然具有驱虫、防虫的功能。
“无樟不成村,无村不种樟”是人们对庐陵古村的形容。钓源村也一样,整个村落被2.6万多棵樟树守护着。
入夜,沿着东西蜿蜒的古驿道散步,只见林间荧光点点,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在吉安的古村,常常会见到水口、村前、屋后植樟数棵,像钓源村这般密集,却很少见。
钓源村妇女主任兼讲解员彭月红介绍,“你别看这棵樟树才碗口粗,其实有上百年的历史!”原来,密集种植的樟树长不大,别看树“小”,实则年老。早先,庐陵人都有“种下一棵樟,长大作嫁妆”的说法,彭月红自豪地说,自己当初嫁人,也有这样的嫁妆——彭月红的姥姥原是钓源渭溪人,20多年前,彭月红又嫁回了钓源庄山。
如今,沿着古驿道的香樟林中时不时有几处“香樟观察柱”,运营方在沿途设置了4个观察点,能全面了解到香樟树叶、花、果实、年轮的情况。樟树花朵小巧玲珑,或白或黄,隐藏在繁密的叶子之间,不易被人察觉。“很多人不晓得,香樟树可以开花,这里放置了放大镜,能够观察花朵标本。”运营方的品牌负责人李燕玲告诉记者。
除了樟树,还有古柏。在水塘边,便有几棵蔚然的垂丝柏树,少说也有500多年历史。据随行讲解员小郭介绍,在明代,钓源人欧阳重曾远赴云南履职,离家10余年,在回乡省亲时带了10株云贵的垂柏,栽种成活后才离开。至于为何是10株,小郭说:“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可谓十全百(柏)美。”而今古柏仍存活9株,系着大红绸带,护佑村庄安宁。
这里还保留着一个习俗:女儿出嫁,各种嫁妆上、樟木箱子上,都要放柏叶,意味着“百年好合”。如此寓意,可谓雅致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