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说的心血管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这是我国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高发的疾病。而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 以上。

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高脂血症,都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从1958年到2022年的统计,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2022年的调查发现,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达到31.6%,正常高值血压,也就是高血压前期的人更多,估计要在4.35亿。而研究证实,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者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就会倍增。在亚洲人群,收缩压每升10mmHg,脑卒中和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就会分别增加53%和31%。

高脂血症呢?2018 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 18岁成人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35.6%,其中总胆固醇增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增加最明显。这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患病率持续上升。 这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增加的同时,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持续增加,农村已经反超城市。

作为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都可以明显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和死亡。研究发现,高收缩压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四大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017年,我国因高收缩压导致254万人死亡,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病。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导致的死亡和伤残寿命损失,已经从第15位危险因素升到了第6位。



强化降压,积极降脂,减少心血管病贡献大

对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无论是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防治,控制、减少了,就可以减少心血管病患病、或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那些急性事件的风险,就能减少心血管病死亡。

我国降压的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或舒张压每降低4mmHg,脑卒中风险就减少了36%,冠心病就减少了23%,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就减少34%。而在不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人群中,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1/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就减少 20%~23%,全因死亡率降低10%,脑卒中的风险降低21.1%。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9%,心肌梗死29%,脑卒中14%。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分析,欧美国家的心血管死亡率从1990年起就持续大幅下降,而我国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有学者分析1980~2000年间美国成年冠心病人群危险因素控制对冠心病死亡率下降的贡献发现,控制危险因素的贡献占到44%,其中贡献率最大的是总胆固醇水平的降低,权重占到24%,其次是血压收缩压的降低,占到20%,这就提示了降血压、降血脂对于减少心血管病的重要性。而回顾此期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血压和血脂的控制率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所以,现在从国家层面到医生层面,都很强调降血压、降血脂,目的就是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减少因为心血管病造成的残疾和死亡。2023年,我国出台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发布。现在,北京的慢病管理中,高血压、高脂血症都列入了可以开具长处方的8种慢病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4.5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7;,32(7):603-700

[3]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3,38 (3):237-269

(原创,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