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推进3周了,为什么还在改PPT配色?”周一的晨会上,主管的质问让会议室陷入死寂。
左手边的Lily攥着熬夜做的50页报告不敢抬头;
右手边的Mark却用3张数据视图说清了关键结论。
德鲁克早有预言:“那些盯着苦劳自我感动的员工,正在被‘有效产出’的规则加速淘汰。”
拉开差距的从不是加班时长,而是能否用这3条生存法则,把努力变成“组织愿意付费的成果”。
1
法则一:
用“三问筛子”过滤伪目标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揭露真相:“90%的职场人把时间花在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上,这些工作产生的价值不超过10%。”
市场部总监Amy的应对策略堪称经典,每接到任务必问:
这为谁创造可感知的价值?(过滤讨好型忙碌)
能否沉淀为可复用的知识资产?(识别重复性消耗)
是否与年度KPI强相关?(屏蔽临时性干扰)
行动清单:
▷ 每周三下午设为“目标过滤日”
▷ 用红黄绿三色标签给任务重新分级
▷ 向领导确认绿色任务的资源优先级
2
法则二:
抢回被偷走的时间主权
德鲁克曾要求管理者连续3周记录每30分钟的时间流向,结果触目惊心:
普通员工68%的时间消耗在:
▷ 回复“在吗”等碎片沟通
▷ 参加无决策权的会议
▷ 处理其他部门甩来的“猴子”
警惕“伪重要事务”:
- 完美主义导致的过度润色
- 为显示忙碌制造的冗余流程
3
法则三:
用五层追问杀死无效决策
德鲁克强调:“决策的质量不在于方案有多精巧,而在于是否对准真问题。”
某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曾用“五层追问法”拯救300万预算:
1、表面需求:用户说想要更快的内存清理功能
2、实际场景:80%用户其实在手机卡顿时才触发清理
3、核心痛点:真正需要的是预防卡顿的智能调度系统
4、商业价值:该功能可提升次日留存率1.8%
5、执行路径:用A/B测试验证后再全量开发
决策流程:(关键节点)
定义问题 → 收集反常识信息 → 设定验收标准 → 小范围试错 → 建立反馈闭环
4
结语
从明天开始,用这三个问题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价值:
我正在做的事是否会被计入年终述职报告?
如果这个岗位重新招聘,我的产出足以让我被续聘吗?
六个月后回头看,此刻的忙碌究竟改变了什么?
Photo by Dan Schiumarini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必学线上课程】
【全面专业系统的管理服务体系】
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持续管理能力改进
辅导/微咨询/实践工作坊/定制服务
为组织赋能——帮助企业管理绩效提升
线上/线下课程/专题内容
详情请咨询:
电话: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获得更多管理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