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问您,西藏有茶吗?您一定会说,西藏怎么会没有茶?西藏的酥油茶,有奶、有盐、有茶,多好喝!的确,西藏的喝茶史,已有一千多年。西藏人民喝着从四川、云南、湖南运过去的黑茶,解除了肉食的油腻。在雪域高原上,假如您问藏人喝不喝茶,怕会被对方耻笑。在北京有家藏茶馆,茶馆主人是雅安人,她外祖父的祖辈一直做藏茶,到她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五代传人了。西藏茶由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进藏,其中川藏线从雅安入藏的居多。北京藏茶的传承人说起这些,满眼放光。雅安的祖宅传递着古老的信息,家族叙说着茶马古道上的信用故事。我曾到过西藏,因高原反应,下了飞机精神已不能自主,无法品味酥油茶的好坏了。但通过当地人喝酥油茶满意的表情,能知道藏人是多么喜欢这一种饮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西藏有茶,到处有能让藏人满意的好茶。

如果我再问您,西藏产茶吗?可能好多人会充满疑惑。问过几位在西藏工作过的朋友,他们大部分回答是西藏不产茶,有人还讥笑我连这么普通的知识都不知道。后来借助豆包等工具,查询到西藏竟然有产茶的好地方。再找西藏通朋友询问,原来在林芝地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就有军垦农场开始种植茶树了,易贡茶场就是这个时期的战果。如今,这个茶场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甲子了。尽管茶场几经波折,依然能产出属于西藏原产地的茶。茶场在林芝波密县。林芝有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山融化的河水滋润着植物的生长。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面对这一片适合种茶的土地,曾有驻藏大臣张荫棠在十三世达赖仁波切时,倡导种茶,但汉地茶农担心品种流失而把茶种煮熟晒干运进藏,而藏民担心赋税不愿种植,导致林芝种茶成了官员的美好愿望。解放后,军垦人终于让云南茶种在察隅试种成功,后来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易贡大面积推开。由此开启了易贡茶一个世纪的起伏跌宕。

易贡茶的规模在五千多亩,得益于天然雪水的灌溉和昼夜温差大、云雾多、土壤好的优势,易贡茶有独特的水果香和草花香。只是,内地一般茶客容易被更悠久的老茶所吸引,对易贡茶场生产的茶,大多有所忽略,从而让这种茶“锁在高原人未识”。



2011年,墨脱的一位藏族青年得到万株铁观音茶苗,萌生了种茶梦想。次年,福建援藏工作队引种多个优良茶树品种。墨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当年,我曾在新浪聊天室与墨脱人有过愉快地交流,但苦于交通受阻,墨脱在历史上种植茶叶的历史迟到了几百年。随着道路逐渐修通,如今,墨脱有了一百余块(共计两万多亩)的茶园。墨脱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着温暖如春的气候,去观光过的朋友,把墨脱和西方版纳做过对比,认为墨脱有着西方版纳般的地域、气候优势,我渴望能有一天去墨脱看一看,喝一喝那里的茶叶。



从百度上搜索到北京人苏旭去波密种茶的视频。朱迅在采访这位茶人时,苏旭那时已经在波密种植了七个年头的茶。他一眼就相中了林芝波密这个地方,用他的话说,波密的河岸边,长着芭蕉树,这里的海洋性温润气候,最适合种茶。他引进了福建了具有“地域鉴别性”的乌龙茶,在波密开始种植。第一年种植二百亩,只成活了三亩。但通过这三亩地,他看到了希望。他认为自己当年果断选择种茶是正确的。种茶的第三年,他花掉了前期积攒的费用,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他期待着茶苗会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他说,上天安排了这一块适宜种茶的地方,自己一定要在这里成就一番种茶、制茶事业。茶树一点点地成长,当地藏民由原来的步行军因采茶的收入而形成了“摩托化部队”,如今,茶园成了增加当地藏民收入的可靠支撑。苏旭还搞起了茶旅结合,在河岸边的树木巢房里,游客可以仰视天上的星星,闻出茶园的清香,倾听河水的哗哗声。国道边的优美茶园,生产的茶叶成为更多旅游者的伴手礼。苏旭期待未来生产出的茶叶,能成为具备雪域高原象征的国礼。苏旭的茶园,海拔高达2800米,作为海拔最高的茶园,为乌龙茶的簇新品质奠定了基础。这里产的茶叶有一种天然的咖啡香味,所产的肉桂、水仙品质绝佳,深受品茗者喜爱。



洁净的水和空气,让高原茶蕴含纯净和圣洁,茶汤晶莹剔透、隔夜不腐。这是朝圣者喜欢喝的茶,也是凝聚了茶人理想愿望的茶。

西藏有茶吗?有!不光有内地的好茶源源不断输送给藏民,也有林芝产的西藏好茶传出美名。据说,山南也有茶叶产出。今年,我一定抽出时间去西藏看一看。西藏产茶,这在我,确是一个不小的知识收获!

(戴荣里2025年2月15日星期六写于北京光大花园游燕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