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藏语纳木错有“天湖”之意。但其实并不需要翻译,仅需感知即可知道:蓝天降到地面,湖面宛若天空之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
湖水来源,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降雨形成的径流。这样的流动,真正造就了“天湖”。但有关西藏的“流动”远不止于此。
在西藏林芝有一个特殊秘境——墨脱,这里曾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几乎与外界隔绝。林芝的快递站长毛德帮是一位99年的小伙。他会在早上8点出发,带着老乡们网购的生活用品去往墨脱,在晚上8点到达,立即送货。次日8点,车上装满要出藏的墨脱红茶等特色藏品返程。
这样的“流动”,在西藏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城镇、县乡自然发生着。基于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下沉,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地,农牧民在享受快递“次日达”的同时,他们辛苦的劳作成果也走出西藏,销往全国。
在西藏,随处可见高耸的山群,峰顶环绕着的云,几乎触手可及。路海长,青夜旷,是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近了?
一面坚实的壁墙
物流供应链基建下沉至西藏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它被称为“高原孤岛”,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2016年12月,一台崭新的康佳BCD-108S银色双门电冰箱被送到墨脱老乡的手中。那是墨脱县的第一笔网购大家电订单。
时针拨回到8年前的那个冬天。从四川新都的京东西南区大件物流中心到墨脱老乡家中,京东的配送员耗时11天,半夜翻越5000米海拔的高山再陡降3000米,走过“川藏公路最凶险路段”、一小时挪动三十公里,最终完成了这次近乎珠峰探险式的天路之旅。
8年后,夏末秋初,林芝快递站长毛德帮早8点就开始理货,老乡们买的生活用品、小家电把快递车装得满满当当,9点准时出发。林芝距离墨脱大约337公里,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晚上8点,毛德帮才能到达墨脱,到了就立即送货。他在墨脱住上一晚,第二天返程时,再将当地农特产品带回林芝。据他介绍,墨脱红茶卖的最好。
高原之上,是“漫长的季节”,这样的“流动”却每天都在发生。
2011年,京东开设了西藏第一个配送站。往后13年间,一张立体式的物流大网在高原铺开。
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已在西藏建成一个自治区级(拉萨)和两个地市级(山南和昌都)公共物流仓储中心、一个农产品前置智能仓(林芝)、11个自营京东快递站点、覆盖全区的配送网点,密密织成这张大网。
现在,拉萨地区实现了“当日达”,林芝、日喀则、山南等地区实现了“次日达”,较为偏远的阿里地区,配送时间也压缩到了3~4天。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5070米的山南推瓦村,村民48小时就能收到网购的商品,而20年前需要30天。
在西藏,京东以自治区级、地(市)级、县(区)级为“点”,分别建设仓储、中转、配送中心,再串联起仓储、运输、共同配送三个体系,服务西藏全境,用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厚厚的壁”,托起一次又一次的“流动”。
一次顺畅的流动
网购次日达,藏品走出去
林芝,是一颗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它位于西藏东部,境内雅鲁藏布江、怒江、尼洋河等数百条河流和巴松措等数十个湖泊纵横交错,山高谷深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灵芝、贝母、松茸、天麻、藏香猪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优质的藏品数不胜数,但受限于地理、交通等条件,藏品想要真正出藏,其实并不容易。
西藏首个农产品前置智能仓去年8月正式启用。它坐落在林芝市经开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部署了京东物流自研的“地狼”货到人拣选系统。这是农产品上行的“新基建”之一。
当地30多家优质农产品企业的松茸制品、藏香猪制品、白肉灵芝、娟姗牛奶等高原特色货品陆续入仓之后销往全国各地。数据显示,开仓活动期间,京东平台西藏特产馆销量明显增长。
稍早的2020年底,京东物流西藏自治区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启用。这个位于拉萨的公共物流仓储中心库存商品种类近7万多种,库存量超过50万件,能够覆盖西藏绝大部分区域。
库内,100多台“地狼”智能搬运拣选机器人,每天往复运转,几乎昼夜不停。与林芝的农产品前置智能仓有所不同,拉萨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主要服务着工业品的下行。
在拉萨、林芝和日喀则等地,带有“西藏农村电商”标志的“小红车”已出现在街头、乡村。从日常用品到农用物资,通过配送员的三轮车,被迅速传递到西藏各地人们的手中。因为畅通了物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西藏人民也能享受到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的网购乐趣。
生活在高原,依然可以为日常欢呼雀跃。数据显示,2023年,仅京东物流拉萨智能仓在西藏全区的出货量较2022年增长约20%。西藏地区成为今年京东618消费力增长最快地区。
一份踏实的幸福
就业、增收,为生活雀跃
拉萨,公共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内,有一款西藏本地好水销售了5600吨。“5100冰川水”曾在2016年作为西藏扶贫经验,被写入联合国报告。
“5100冰川水”最大的线上销售渠道是京东,京东销售份额占比超过50%。京东除了为品牌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全“5100冰川水”场域能力解决方案外,还在供应链、品牌活动上帮助企业销售。而与其在平台、供应链上的合作,真正能够看出京东“造血”式赋能乡村振兴。
在京东平台,去年全年“5100冰川水”销售金额1800万,销售18.2万箱,今年上半年销售900万,同比增长近10%,销量近10万箱,增长14%。真正帮助了西藏天然水产业进入高增长快车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增收。
潺潺的冰川水滋润了高原人民的心,也引这股细流,奔向全国。高山上,还有成群的牦牛。那也是牧民们生存的保障,如水一般。
去年,京东将牦牛划为生鲜重点扶持品类,对应主产区列为S级产业带,享受“百亿农补计划”。在物流端,仓网布局配套针对偏远地区做出开发调整,物流成本价格对于牦牛产区享受特殊源头直发价格政策,带动牦牛产品在京东的销售额增长100%。
京东采销的买手精选、严苛筛选和全流程品质管控,保障了品质无忧,还通过源头直发模式,助力冻鲜牦牛肉走出传统消费区,走向全国。
销售量提升了,屠宰场人员和草场牧民的收入都切实增加了。牛价格卖得更高、数量更多,也让当地牦牛肉产业发展大跨一步。
回溯近十年。2013年,京东开设了业内首家线上西藏特产馆,至今已开设12个西藏特产馆。数据显示,2023年销售额超1000万,冬虫夏草、松茸、藏红花等销售额增长超20%。
天高水长,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互联网让世界的距离越拉越近。
2021年,在拉萨市建设乡村振兴展销中心,整合展销西藏各县市农特产超过300款,对接 MCN机构、直播机构全渠道营销,月销售超100万元。依托西藏扶贫馆和物流网络,帮林芝苹果种植户增收600余万元。
乡村振兴的征程永不止步。让老乡们享受和平原一样的生活上的便捷;“土特产”的品牌化帮淳朴、不善言辞的农牧民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搭建、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每一步,处处都是藏族群众的身影。
20岁的拉萨仓工作人员益西杰熟练地操作着“地狼”系统,他说,“自己出生在牧民家庭,原本以放牧为生是唯一的选择。但来到拉萨,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京东物流,在仓库里多学多做,为的是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京东在融入乡村振兴大战略上,入局早、做得也深,践行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京东也是当下民营企业,用尽自身能力和能量,真正赋能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企业。
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稀少,日照强烈。它的一湖冰蓝色,来自于直耸入云的高山,融冰化雪。每年,纳木错湖面蒸发的水量约23.04亿立方米,反哺蓝天。京东也有一个“纳木错”。世界复杂多变,漫长时空轮转,需要这样一湖冰蓝。
编辑|蒙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