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之畔,滇池绿道沿着曲折的湖岸线蜿蜒展开,将山峦、湿地和村落巧妙地串联起来,宛如一条翡翠项链,镶嵌在大地之上,勾勒出这座壮美城市的迷人轮廓。


据悉,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工程自1月27日启动试运营以来,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娱乐游玩的热门目的地。2月13日,开屏新闻记者沿着滇池绿道一路前行,沿途不少市民和游客或骑行、或漫步,尽情享受着滇池绿道带来的美好体验。

71公里主游径全线已基本贯通


记者了解到,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工程绿道主游径全长71公里,其中道路部分长61公里,道路宽度依照实际情况从4米至7.5米不等;桥梁栈桥部分长10公里,共有30座桥梁栈桥,包括17座跨河桥和13座栈道;生态过渡带部分,完成地形塑造172.01万平方米,种植乔木2.204万株,灌木、地被、草籽撒播等145.58万平方米。目前,71公里主游径全线已基本贯通。


据介绍,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工程对铭真、长腰、大湾山的绿道周边区域进行山体生态修复,总面积约54公顷,目前原裸露土坎陡坡均已顺坡复绿,林木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山地植被群落健康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同时依托绿道沿线现状坑塘沟渠,建设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缓解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增强湖滨带净化调蓄功能,形成四处共计95.3公顷的滇池滨湖海绵城市示范片区。


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滇池绿道实现“以道守界”的同时,串联了沿线宝丰湿地、王官湿地等8处主要湿地公园;卧龙浦、海晏村2处历史文化名村;小渔村、牛恋村等20余处沿线主要美丽乡村,以“绿道+”为抓手,通过“村庄活化”“有机更新”“景区整合”“场景植入”“业态升级”等措施,推动湖滨生态空间综合整治,挖掘滇池流域旅游资源,带动沿线区域产业融合升级,实现滇池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特色主题打卡桥、跨河桥

实现“借道展卷”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满足不同群体的环湖生态游赏需求,让本地居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游客更深入地体验滇池的厚重底蕴,滇池绿道外海段根据立地条件和沿线景观特色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村”7座特色主题打卡桥,结合沿线的入滇河道沟渠,以“物语小桥”为主题建造了特色跨河桥,并建造了多处观景平台,将滇池绿道打造成滇池黄金旅游岸线上最美的风景展示屏幕,实现“借道展卷”。

山之桥


在这里,不仅可以远眺滇池碧波荡漾,近观树木葱翠,感受湖光山色的移步换景,还可以领略滇池周边“自然大美、生态野趣”的景观风貌,感受“山、水、城”相融共生的独特自然人文风貌,栈桥上5号红色造型景观平台将滇池湖光山色框入其中,是游客打卡及旅拍的绝佳场景。

水之桥


这里具有“桥从水上过、人在桥上走、虹从桥上飞”的特色,栈桥采用红橙渐变色,进入秋季后与湿地中成片的水杉林相互映衬,深红与暖黄交织迎来“颜值高峰”。桥的两侧有静流湿地、水杉,以及紫水鸡等多种鸟类,春夏时节,绿水黄花与彩虹桥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林之桥


位于薰衣草庄园与捞渔河湿地公园之间,桥梁为南北走向。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现状中山杉林的原真保护,采用林间分幅栈道的方式进行低扰动建设,栈道采用高耐久的铝格栅铺装,单幅宽度1.5米,并幅宽度3米,透光透水、防滑耐用。设计以不砍一棵树为原则,采用林间分幅栈道的方式保护现状树木,并特别改造最小型作业机械进行施工,营造林间穿行的体验效果。

田之桥


架设离地1米高栈桥,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近处湿地清新,中间稻田广阔,远处村居恬静。

湖之桥


紧邻环湖南路与南滇池沙滩公园之间,连通南滇池沙滩与大湾山,也是滇池绿道近水的一段。

草之桥


位于七星山与薰衣草庄园之间,桥梁为东西走向,桥梁标准段全宽为5.5米,平均高度在1.5米,尽可能融入芦苇草甸的湿地环境。通过栈桥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两侧环境的干扰,同时对栈桥周边苇荡湿地进行修复提升,补植荻花、芦苇等,设置特色观鸟屋,打造穿苇荡、观飞鸟、揽湖光的特色游览体验。

村之桥


连接牛恋村和大湾山,桥上被视作“爱情树”的蓝桉树吸引了红嘴蓝鹊栖息,生动呈现泰戈尔《飞鸟集》中“蓝桉已遇释槐鸟,不爱万物唯爱你”的浪漫寓意。

步步皆景

邂逅家门口的浪漫绿意


2月13日,记者来到滇池绿道,尽管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滇池绿道依然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热门去处。在明媚的阳光下,滇池绿道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群,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被这里的风景深深吸引。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市民张先生说。趁着春节调休,他带着家人来滇池绿道游玩,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


沿着步道前行,可以看到不少骑行爱好者正在享受速度与美景带来的双重乐趣。“滇池绿道建好后,沿途的风景非常漂亮,一路骑行,让我觉得特别舒服。”热爱骑行的徐先生兴奋地说。


除了昆明市民外,滇池绿道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力。在捞渔河公园附近的中山杉林内,穿林而过的滇池绿道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新打卡点。“我们本来打算到捞渔河公园拍照,到了之后,发现滇池绿道从树林里穿过,在桥上拍照的效果非常好。”来自重庆市的游客李女士笑着说,“这里既适合拍照,又能让人亲近大自然,特别是有了这条绿道,我们就像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真的值得推荐!”


即便是在工作日,滇池绿道仍旧热闹非凡,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好地方。无论是漫步,还是骑行,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正如一位市民所说:“滇池绿道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座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

4条公交接驳专线

每30分钟发车一趟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绿道部分工程还在施工及维护,为了游客和市民的安全,试运营期间滇池绿道开放时间为8时至19时,“运营时间外,我们会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栈桥和区段进行封闭管理。”该名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滇池绿道沿线设5个咨询服务点,分别位于斗南湿地公园南门入口100米、薰衣草庄园入口100米、海晏村村内停车场南侧、海晏村至梅家山入口处、梅家山顶近滇池之眼观景塔。绿道沿线有公厕34座,距离绿道主游径有一定路程,游客可查询地图导航前往。

目前,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项目共设宝丰湿地公园1号门、斗南湿地公园主大门、江尾村、卧龙古渔村、薰衣草庄园、捞渔河湿地公园、海晏村、古滇湿地公园1号桥、白鱼河、河泊所、牛恋村、大湾山、滇池南岸沙滩公园、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主入口14个主要出入口,自驾车、网约车均可到达以上出入口。

与此同时,记者从昆明公交集团获悉,为满足市民、游客前往滇池绿道外海段游览打卡的出行需求,昆明公交集团已常态化开行4条滇池绿道外海段公交接驳专线。4条公交接驳专线每30分钟发车一趟,视客流变化灵活调整发车间隔。购票可使用移动支付,不使用学生卡、爱心卡。

专线一 斗南湿地公园—斗南地铁站(彩云南路) 营运时间:7:40—18:30,票价2元/人。 专线二 大学城南地铁站—捞渔河公园 营运时间:8:00—18:10,票价2元/人。 专线三 大学城南地铁站—七彩云南古滇名城 营运时间:8:00—17:30,票价5元/人。 专线四 七彩云南古滇名城—爬齿山 营运时间:8:00—18:00,票价9元/人。

4个路段可乘坐接驳车

多个地点可租用电动车


为满足游客需求,昆明文旅集团滇池绿道外海段慢行交通系统同步投入使用,目前有4个路段可乘坐接驳车,运营时间为9:00—19:00。其中,“宝丰湿地—王官湿地—斗南湿地”路段收费标准为18元/人;“龙王庙—水之桥—卧龙古渔村—草之桥—薰衣草庄园—林之桥”路段收费标准为15元/人;“白鹭洲—安乐村”路段收费标准为10元/人;“村之桥—湖之桥”路段收费标准为18元/人。除设置固定接驳点外,接驳车实行“招手即停”,游客购票后,同区域单向行驶可上下两次。

此外,在滇池绿道主游径,市民游客可以租用电动车、脚踏车等车辆进行游玩。根据车型的不同,价格也不同。下一步,昆明文旅集团将根据路段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投放的车辆进行调配。

滇池绿道分三段实施

已完成108.1公里建设


滇池绿道规划总长度约137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宽度5至25米的绿道主游径、生态过渡带,以及服务厕所、交通接驳、标识指引等绿道支撑系统,工程将分三段实施。

目前,环草海至生态半岛段37.1公里已建设完成;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工程,起于新宝象河,止于最美公路(爬齿山),全长71.9公里,整体形象进度完成占比约94.9%;滇池绿道外海段二期工程,起于最美公路(爬齿山),止于至西山龙门,全长28.6公里,暂缓实施。

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翟剑 实习生 王力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