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自治区妇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赤峰市妇联突出政治机关属性,充分立足引领、服务、联系的工作职能,深入落实自治区妇联“北疆巾帼铸魂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贯彻一条主线、丰富一张清单、建强四级队伍、创新N项载体”为主要思路,扎实引领广大妇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市全年累计开展巾帼宣讲2042场次,受众超28万人次,其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专题开展宣讲906场次,覆盖妇女3.3万人次。市妇联先后荣获全区妇联系统理论宣讲展示优秀组织奖、中国妇女报(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优秀榜、《中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奋进榜。
做好理论宣讲,内容是核心,队伍是根本,载体是关键。赤峰市妇联紧紧扭住“讲什么、谁来讲、如何讲”的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围绕“讲什么”,丰富一张清单
一是把握政治属性,让理论宣讲扬正气。将“十百千万”巾帼大宣讲纳入全市理论宣讲工作格局,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等内容,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工作,切实发挥理论宣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作用。
二是丰富实用内容,让理论宣讲聚人气。拓展“点单式”宣讲,建立惠农政策、典型事迹、家风家教、普法学法、就业创业等系列专题,推动分众化宣讲入基层、贴百姓。敖汉旗萨力巴乡“炕头讲堂”配齐“1+N”套餐,通过移风易俗、实用技术、普法反诈等内容讲出“百姓味道”。
三是挖掘身边故事,让理论宣讲接地气。深挖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故事、典型故事、实践故事,帮助妇女群众从“小故事”中领会“大理论”。林西县深挖非遗玉米皮贴画的红色基因,将党的理论政策与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红色历史有机融合,实现非遗传承与理论学习双赢。
围绕“谁来讲”,建强四级队伍
一是坚持广泛吸纳,扩充队伍覆盖。吸纳妇女代表、思政讲师、专业人才、荣誉典型、妇联干部、基层干部等各领域优秀代表,层层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宣讲组织。“特聘专家讲师+1088名四级宣讲员+若干村社宣讲志愿者”的宣讲组织架构已基本成型。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提升队伍能力。发挥领导干部带头讲、理论专家系统讲的“头雁效应”,打牢先进典型常态讲、基层一线微宣讲的广泛根基,打通“学、练、讲”的提升渠道。市妇联开展专家、领导示范宣讲11场次,为全市巾帼宣讲“打样儿”,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三是坚持人才培育,做好队伍储备。组织开展集体磨课、人员培训、展示竞赛等活动,持续提升宣讲队伍素质。推荐1人获自治区妇联理论宣讲展示优秀奖、1人获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大赛三等奖,宁城县巾帼讲解员大赛实现讲好巾帼故事、储备宣讲人才的双重效果。
围绕“如何讲”,创新N项载体
一是凸显群众工作本色,让宣讲冒热气。将理论宣讲融入百姓说事、流动课堂、舞台展演等表现形式,鼓励宣讲员立足身边人身边事,从群众视角、用群众语言开展理论宣讲。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把“板凳课堂”开到田间地头,让妇女坐板凳、听故事、受教育;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四大婶”宣讲队通过“三句半”、情景剧推动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二是“见缝插针”“化整为零”,让宣讲有触动。利用技能培训“课前十分钟”、巾帼普法“一堂必修课”、走访慰问“姐妹唠家常”等契机,见缝插针地开展引领宣讲。以订阅赠阅、阅读交流等形式加强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杂志的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一报一刊”订阅量突破1200份。
三是用好网络媒体平台,让宣讲带流量。以线上直播、视频微课等形式开设“云课堂”,策划巾帼典型跟党走、女性主题摄影展等网络宣传活动,让网络流量成为理论传播的增量。全年发布公众号1.1万篇,“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分享报告会“宣讲+展演”方式吸引20万人线上线下关注。
2025年,赤峰市妇联将继续围绕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北疆巾帼铸魂工程”,推动巾帼好声音响彻龙乡大地、声入千家万户。
一是持续扩大宣讲覆盖。继续丰富完善宣讲清单,用好用足巾帼宣讲“千人团”关键核心作用和网络媒体平台的赋能增效作用,实现巾帼宣讲多元化、广覆盖、特色化,推动“十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提质增效。
二是不断创新宣讲载体。总结、提炼、推广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指导基层因地制宜创新宣讲模式,持续加强与市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用好电视专栏、短视频、我的赤峰APP等媒体触角,不断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是着力打造宣讲品牌。做实做强“赤诚铸魂”宣传品牌,巩固深化“石榴红”“巾帼美”“家国情”“心连心”系列专题,着力构建多元参与、多方联动、多场景宣讲的工作新格局,团结引领广大妇女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来源:市妇联组宣部
编辑:孙宇鑫
一审:陈 琳
二审:宋 歌
三审:李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