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作为爨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爨城”之称,“爨书法”闻名遐迩,享誉全球。如何进一步打好爨文化金字招牌,继续开拓深度内涵,做好发展与传承?今年曲靖两会上,曲靖市政协委员、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院长侯邦云带来了《深耕爨文化饮食,打造“爨厨”“爨菜”曲靖品牌》的提案,建议曲靖应深挖爨文化饮食元素,打造“爨厨”“爨菜”曲靖品牌。
一个爨字一座城。世代生活在珠江源头流域的曲靖人,创造了爨文化、锁钥文化、铜商文化、陶瓷文化等,其历史底蕴、文化资源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设珠江源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爨文化不仅是斑驳的石碑,更是融汇在曲靖人民血脉中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目前,曲靖已在影视、工艺、文化作品、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制作了《爨碑残梦》《爨碑惊奇录》等影视作品,开发了爨陶工艺美术品,创作了《爨乡神韵》等歌舞表演,建设了爨文化博物馆,打造了爨文化特色文旅小镇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爨文化的魅力。爨文化成为曲靖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侯邦云认为,曲靖要将爨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还应在“爨医”“爨陶”“爨厨”以及“爨菜”等领域进行深度挖掘与发展,充分盘活爨文化系列资源,进一步丰厚爨文化的底蕴,其中饮食文化大有可为。
“‘爨’字本就蕴含着‘烧火做饭’的饮食文化深厚内涵,古书记载‘牛马被野,邑落相望’,足见当时饮食文化之盛。民间流传的‘游在云南,吃在曲靖’这一美誉,也彰显出曲靖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禀赋。曲靖作为爨文化的发源地,应将其打磨得更为璀璨,一方面,紧密对接云南省康养旅游业的重点定位;另一方面,深度契合曲靖地方实际,让爨文化在旅游品牌形象中绽放独特光彩。”侯邦云分析道。
围绕打造“爨厨”“爨菜”地方品牌,侯邦云建议从四个维度给予拓展。
强化人才培养,树立“爨厨”品牌。可充分发挥曲靖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借助云南能源职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等现有大中专院校力量,设立“爨厨”专业培养基地,依据爨饮食文化特色,制定严谨的“爨厨”人才培养标准,以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培育、使用并向社会输送“爨厨”人才,既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又为爨文化传承与弘扬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紧跟省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导向,将爨文化人才培养纳入全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吃在曲靖”品牌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加大菜品研发,塑造“爨菜”品牌。成立“爨菜”研发中心,深度探寻爨饮食文化精髓,融合现代烹饪技艺,精心创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爨菜系列菜品,提升“吃在曲靖”品牌形象与美誉度。 完善职教体系,打造“爨厨”“爨菜”培养品牌。在具备良好基础与条件的职业院校中,挂牌成立“爨厨”人才培养基地,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涵盖爨文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爨厨”系列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爨厨”评价标准与专业建设指导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游爨乡,吃爨菜”为主题,精心打造曲靖地方特色品牌体系,通过举办美食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与食客。 强化政策资金双驱动,助力产业升级。曲靖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为本土从事“爨厨”“爨菜”相关企业与个人提供创业指导、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降低创业门槛与风险。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爨菜”研发、推广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或个人予以表彰与奖励,激发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
“讲述珠江源头的传奇故事,展现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的绝美风光,介绍古鱼王国的神秘历史,弘扬红色沃土的革命精神,传承好爨文化的深厚底蕴,真正擦亮曲靖五张靓丽名片,将文化浸润到市民和游客的心中,以爨菜美味犒赏更多人的味蕾,相信未来的曲靖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里。”侯邦云憧憬着,也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产教基地资源优势,为推动曲靖职业教育与滇菜产业的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