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2月13日电 题:抗震救灾中的“红色堡垒”——记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

  春节已过,积雪渐消,只余山头的点点银装。阳光洒进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阳山村的一座座新居,将整洁的房间晒得暖烘烘。

  “现在村里的原址重建和维修加固工作都已完成,村里的许多人都搬进了新家,春节前,我们村社干部还领着大家成立了秧歌队,热热闹闹迎新春。”阳山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说。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位于积石山县柳沟乡的阳山村处在震中区域。

  地震发生时,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永和在睡梦中惊醒,他穿着单衣就冲出家门向党群服务中心跑去。在服务中心门口他碰到了老党员赵怀杰,两人立即决定分头把村民往空旷地带集中。

  “地震了!大家快跑!”年过花甲的赵怀杰抄起村委会的一面锣,边跑边敲边喊,在村里跑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赵永和则挨家挨户敲门叫醒村民。听到锣声和呼喊,村里的党员马上行动,组织群众避险、自救,逐一清点人数。白文英则把孩子交给公婆看护,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参与救援。

  在党员和群众团结有序的行动下,仅用1小时,阳山村所有群众就转移到空旷安全地带,期间无人因次生灾害伤亡。

  当夜寒风凛冽,户外温度近零下20摄氏度,为抵御寒冷,党员组织村民们在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烤火取暖。一些党员主动前往安全房屋中搜集棉被、棉衣等物资,为仓皇避险、衣着单薄的群众提供保暖措施。

  在破晓之前,阳山村党支部就组建起以党员为核心的16人志愿服务队,自主筹备物资运输车辆,及时转运分发帐篷、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并发动群众生产自救,震后次日上午10时,惊魂未定的村民们都吃上了热乎饭。

  记者从积石山县委组织部了解到,地震发生后,积石山县495个基层党组织46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行动,在抗震救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125个,全县286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组建26个应急救援小分队,筑牢了抗震救灾的“红色堡垒”。

  从广场的火堆旁到移动板房再到如今的新家,一年多的时间一晃而过。回想起当夜发生的一切,白文英、赵永和、赵怀杰三人依然心有余悸,但问起他们为何仍要勇往直前,他们的答案都是“因为我是党员”。

  春节期间,记者跟随阳山村党支部成员走进地震受灾群众家中,看看新家里的新生活。

  60岁村民赵怀明的房子在地震时坍塌,他第一时间翻窗而出幸免于难。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赵怀明用补贴资金在老房子的原址上建起了新家,房间宽敞明亮,装修风格和城里的新房相差无几。

  村民赵国口对震后重建工作印象深刻,他亲眼目睹了家乡的“重生”:56户村民住进了新家,198户村民的房屋已完成维修加固,村里还实施了养殖圈舍的加固维修和提升改造,邀请农业专家来村指导……

  “新屋子有了,牛棚也盖好了,现在心里有底,就想踏踏实实过日子。”赵国口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经历过灾难的阳山村愈发团结,今年,白文英计划要和其他党员干部一道,继续在村子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致富,让震后的阳山村“向阳而生”。(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