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网 用文学点亮梦想

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平台

拥有二十多年图书出版经验

出版优秀文学作品 培育知名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网长期致力于图书策划、编辑、设计、出版、印制、发行和宣传等工作,与国内五十多家大型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携手打造高品质的出版品牌!

安排新华书店、京东、当当、淘宝等线上线下多渠道上架发行,国内外三百余家省市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收藏!

诗歌、小说、散文、童话、传记、志书、社科等体裁不限,均可出版!

独立书号、电子书号和丛书号出版,微信咨询:2416378191


于文字山河间 探故人幽微情

——文澜珊小说《山河故人》赏析

作者:马胜涛

我与文澜珊女士虽不曾谋面,但她却是我的良师益友。

她的《山河故人》宛如一部细腻的时光之书,以其温婉笔触,将山河与故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于字里行间流淌着对人生、情感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索,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生活长卷。

一、精巧布局:岁月经纬中的人生图景

小说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叙事结构,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情感为纬,编织出一个错落有致的故事网络。从往昔的青葱岁月起始,彼时山河依旧质朴,故人之间情谊纯粹如清泉。随着时间的推进,情节在时代的浪潮中起伏跌宕。作者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不紧不慢地在不同阶段铺陈细节,从乡村的宁静日常到城市的喧嚣繁华,从少年的懵懂憧憬到中年的沧桑感悟,各个章节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这种布局,让读者仿若置身于主人公的人生旅程之中,亲身感受着时光的流转与命运的无常。

二、细腻笔触:山河故人的深情描摹

文澜珊的文字细腻入微,对山河与故人的刻画皆入木三分。在描绘山河时,她笔下的山川河流并非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承载着主人公情感与记忆的载体。那连绵的青山,在晨曦中泛着柔和的光,仿佛是故乡温暖的怀抱;那潺潺的渭水,日夜不息地流淌,恰似岁月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些对山河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对故乡山河的眷恋之情。而对于故人,作者更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故人之间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那份真挚而复杂的情感脉络。

三、主题探寻:时代浪潮下的情感坚守与变迁

《山河故人》深入探讨了时代变迁背景下,人们在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坚守与变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的是故人的离散、传统情感纽带的松动。在这个过程中,四合院分了家,作者通过主人公友成的父亲的经历,提出了对人性、情感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孙氏三兄弟虽拥有了各自的小家,其父却时常思念起一家人挤在四合院的情景,这种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反映出在时代洪流中,人们对内心本真的追寻。小说揭示了尽管时代的巨轮不可阻挡,但那些源自山河与故人的情感,如根须般深深扎在人们心底,成为支撑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反思自己在时代变迁中的位置与选择,思考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如何守护好那些珍贵的情感与记忆。

文澜珊的《山河故人》凭借其精巧的布局、细腻的笔触以及深刻的主题,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它引领读者在文字的山河间穿梭,探寻故人的深情厚谊,感受时代浪潮下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四、语言魅力:诗意与质朴的完美融合

文澜珊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巧妙地将诗意与质朴融为一体。在描写自然景色与细腻情感时,文字充满诗意,如“夕阳西下,渭河边仿佛被夕照点亮了,美不胜收。一家四口,站在架
子车旁,静静地看着夕阳,满眼是光。”这样的语句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唯美的意境,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河的壮美与宁静。而在叙述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对话时,又展现出质朴的一面,贴近生活实际,充满烟火气。例如“这晚,刘老太太坐在小矮凳上,盘着腿,一边吸着长烟斗,一边跟大家讲村子里的故事。”这种质朴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与生活状态,使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诗意与质朴的结合,让小说既具有文学的美感,又不失生活的真实,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到文字的艺术魅力,又能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原汁原味。

五、文化映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

《山河故人》从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在传统的乡村生活中,人们遵循着世代相传的习俗与价值观,注重邻里关系、家族情谊,对土地有着深厚的眷恋。然而,现代文明的浪潮汹涌而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物质生活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既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不得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比如,在面对传统节日时,主人公内心深处依然保留着对其仪式感的重视,但在现代生活的忙碌中,这些传统习俗又逐渐被简化或遗忘。这种文化层面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困惑与挣扎,以及在两种文化冲击下努力寻求平衡的过程。它让读者意识到,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文澜珊的《山河故人》以其多元的魅力,从布局、刻画、主题到象征、语言、文化等多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且深刻动人的文学世界。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与情感的故事,更是对时代、文化、人性的深度审视,启发着读者在生活的旅途中,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六、人物弧光:在岁月洗礼中蜕变与坚守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其人物弧光在岁月的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主人公友成为例,从年少时的天真懵懂,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在山河的怀抱中与故人共享无忧无虑的时光。彼时的他,眼中的世界是简单而美好的,友情纯粹,梦想炽热。然而,随着时代巨轮的滚滚向前,他被卷入了生活的洪流。

这种人物性格与心境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一次次深刻的挫折与感悟中逐渐形成。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主人公在岁月洗礼下的蜕变轨迹,同时也感受到他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对内心本真的坚守。这种真实而立体的人物塑造,使读者能够深刻共情,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影子,引发对自身成长与坚守的深度思考。

七、情感共鸣:唤起普世的情感记忆

《山河故人》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在于它成功唤起了读者普世的情感记忆。无论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是对故人的牵挂,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类似“山河”的存在,或许是故乡的小村庄,或许是童年时的老街道,它承载着我们最初的记忆与情感。当我们远离它,在陌生的城市为生活奔波时,那份对故乡的眷恋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同样,故人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些一起长大的伙伴、曾经亲密无间的挚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渐渐失去联系,但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永远珍藏在心底。小说中主人公与故人之间的故事,无论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是无奈分别的惆怅,都能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琴弦,让我们回忆起自己与故人的点点滴滴。这种情感共鸣的力量,使《山河故人》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成为了连接读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与慰藉。

八、留白之美: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文澜珊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留白手法,为故事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在一些关键情节或情感转折处,作者并未进行详尽的描述,而是留下了恰到好处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填补。例如,写到刘喜劳时,“在这洞房花烛夜里,他的内心,悲喜交加,忍不住泪如雨下……”作者只是描写了刘喜劳的心绪,对于他究竟想了什么,内心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并没有过多着墨。

这种留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认知,去揣测刘喜劳的心境,赋予这段情节独特的意义。留白不仅避免了叙述的冗长与繁琐,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主动性,使读者不再仅仅是故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故事创作的参与者。通过自己的想象,读者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了更为紧密的联系,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与层次。

《山河故人》凭借其在人物塑造、情感共鸣以及留白艺术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感染力与持久生命力的作品。它以文字为画笔,绘就了一幅关于人生、情感与时代的宏大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品味、不断感悟,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书评作者简介:

马胜涛,祖籍河北,笔名青榆山人、扶摇先生,鲁迅文学院保定作家班学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保定市诗词协会会员、理事,顺平县诗词协会会长。作品见于《中国教育报》《作家报》《河北日报》《保定日报》《十堰晚报》《青年文学家》《黄河文学》《特区文学》《三角洲》等刊及网络平台。著有小说、散文集《心有莲花开》。

※本文由青年作家网编辑部发布

★近期已出版图书★



作家会员申请表

投稿出版

扫码填写

多重福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