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由美国“退群”引起的全球气候目标担忧情绪蔓延,全球能源转型受挫。更有声音质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既有科学论证。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而变暖带来了一系列气候灾害。
多个智库分析认为,虽然新一届美国联邦政府的绿色政策出现倒退,但改变一个庞大经济体的绿色发展趋势并不容易,更无法颠覆全球的绿色发展。
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将持之以恒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发现,3大确定因素锁定了我国绿色发展的基本盘。
图/IC
背景:美国气候“退群”影响波及全球
据新华社消息,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1月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联合国已收到美国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正式通知,根据《巴黎协定》第二十八条第2款,美国退出该协定将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梳理指出,美国新一届联邦政府认为,“气候极端主义”造成通货膨胀激增,影响汽车等传统产业和传统能源发展,使企业不堪重负。
这一认识之下,美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及走向出现明显“倒退”,包括撤销上一届政府在气候和能源领域的多个行政命令,鼓励油气等化石燃料生产和出口,暂时停止风电租赁和许可,撤销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第二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美国这一举动也引起全球其他国家的震动。
1月31日在雅加达的一个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印度尼西亚能源与矿业部部长巴赫利尔·拉哈达利亚表示,这(美国“退群”)使得印度尼西亚是否留在《巴黎协定》成为一个“两难问题”,并暗示政府可能会重新考虑其对该协定的立场。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全球气候变化重要协议几天后,哈维尔·米莱政府正在考虑让阿根廷退出《巴黎协定》。米莱的立场在命令阿根廷谈判代表突然退出巴库COP29气候会谈时就已明显。官员们目前正在审查一份建议退出该协议的内部备忘录。
图/IC
确定因素一: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面还在
就在“退群”风波影响全球的同时,联合国秘书长气候雄心与解决方案特使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近日宣布,鉴于美国联邦政府拟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彭博慈善基金会(Bloomberg Philanthropies)及其他美国气候资助方将确保美国继续履行其全球气候责任,包括填补美国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资金缺口,并维持该国气候行动报告的透明度。布隆伯格同时承诺继续支持“美国全参与”(America Is All In)联盟——该联盟由美国各城市、州、企业及其他地方气候行动领导者组成,致力于实现“到2035年将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61%~66%”的国家目标。
布隆伯格表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因气候灾害而流离失所,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肆虐的野火。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享受清洁能源带来的经济红利:成本下降、就业增长遍及红州与蓝州。美国人民抗击气候灾难的决心坚定不移。”
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Center forGlobal Sustainability)的研究表明,即使没有联邦气候行动,各城市、州、企业和美国其他地方机构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也能帮助美国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4%~62%。
因此,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再次气候“退群”,但来自各州及民间的力量,依旧能够确保美国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而全球的绿色规则依旧正常运转,绿色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确定因素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动摇
中国实施“双碳”目标是基于国情及愿景的战略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以及对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都推动绿色转型持续而有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想信念,让中国在推动绿色转型上,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2023年以来,面对绿色低碳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鼓士气、定方向、实施举措等问题,两大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2024年1月11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2024年8月11日,中国再次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经济社会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
2024年,中国以这两份意见为指引,夯实绿色发展的根基,落地绿色发展的政策,坚定不移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工作,在绿色发展上台阶、走实向深的关键时间节点,指引行业产业不动摇、不懈怠,把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引向全新的阶段。
确定因素三:绿色产业正在赋能全球转型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先前接受零碳研究院的采访中表示,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因此,如何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培育和壮大绿色产业,增加居民的绿色消费比重十分重要。
今年初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指出,综合考虑减缓和适应行动,中国从报告年份(2024年)到203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5.2万亿元,年均约3.6万亿元;从2031—206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43万亿元,年均约8.1万亿元。
“双碳”目标正推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这些绿色力量不仅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的绿色转型注入动力。2023年中国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合计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巨头的地位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巩固,新增产能将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在绿色科技方面的成果,对本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同时,作为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需要精准把握绿色转型的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撰文指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落实“双碳”行动具有较强的政策性,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一方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同时又要防止因转型不力而导致的技术落后和无效投资。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韦博雅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