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 戴旖 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 摄影 白肖飞

2月11日,“绵阳造”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科技成果展示(科技城新区专场)活动,由37家新区绿色环保行业企事业单位“摆擂搭台”,向外界展示新区的绿色创新浪潮。


展出的产品

展出现场,绵阳美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种直径只有1.3mm的中空纤维膜丝,其管壁上的过滤孔孔径仅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能实现污水净化率98%以上的神奇效果。“我们的膜组件已应用于全国十万吨级以上的60%的市政污水项目,相比传统工艺可节省40%占地面积。”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揭开了这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核心优势。

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低温耐硫脱硝催化剂,同样引人注意。该产品突破了低温脱硝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传统催化剂需在300℃以上工作,而这款产品最低在140℃就能高效运行。目前,该产品已被广泛运用于钢铁、焦化、水泥、工业硅、玻璃等行业的烟气治理。


与会人员参观产品

四川碧朗科技有限公司的水质监测BEW系列产品,则展示出不同于传统设备的“智慧大脑”,其搭载的智能化运维软件系统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系统,使仪器运维拥有更高能效比,并具备实时报警预测预警等先进功能。

这些硬核科技企业,勾勒出新区绿色环保产业的创新图谱。他们的崛起,印证着“链式发展”的乘法效应,也显示了新区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决心。

近年来,新区紧紧围绕绵阳市委、市政府部署,发力产业新赛道,除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数字经济、航空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赛道上突飞猛进外,在绿色环保产业上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开局。


水质监测产品

2024年,新区绿色环保产业营收达16.28亿元;从事绿色环保相关生产、研究、试验的企事业单位共计37家,其中,环境综合治理(水、大气等多领域)企业有4家、水环境治理企业10家、大气环境治理企业3家、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企业2家、环境咨询服务企业5家、检验检测机构7家、核与辐射材料研发及检测机构3家、新能源技术企业3家。

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以院士团队、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代表,涵盖环保设备制造、环境检测、环境治理、环境技术服务、环境管理等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并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生态节能环保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该研发机构,践行“五个一”发展模式,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新区已绘制清晰的绿色环保产业跃升路线图——以绵阳美能为链主,争创国省级绿色园区和工厂,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延链补链,营收规模突破20亿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