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成都多家企业开足马力,有企业抢抓生产销售、落地重大项目,有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加码产业布局,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开工动作频频,背后是企业对成都营商环境的信心,以及“起步即冲刺”的昂扬斗志。
拓展新适应症、获批FDAIND申请,成都优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年即收获好消息,接下来他们还将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与头部药企形成合作,加速产品国际化进程;“我们研发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今年将冲击1个亿的销售目标,将有4至5个新产品进入市场,还将引进两个以上的成果转化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在采访中,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淼也提出了今年的目标。
4至5个产品将在今年进入市场
还将探索AI与医疗器械研发的结合
“2025年是华西精创成立的第三年,也将是企业在成都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华西精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精创”)总经理孙淼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就在今年,企业研发的放射防护机器人、康复助力机器人等4至5个设备产品即将获得医疗器械证。
“以放射防护机器人为例,在医院的手术室,特别是介入科的手术室中,医护工作者经常会在射线辐射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这对他们的身体伤害较大,而零重力放射防护机器人的运用,能够少辐射对医疗工作者身体的影响。”孙淼兴奋地说,这些产品在成功申请到医疗器械证后,就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各个省区市的医保体系进行价格认定后,就能够在今年正式进入市场进行销售了。
▲孙淼
事实上,企业的进展还不仅如此,华西精创研发的手部康复机器人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目前线上销售渠道的预订量非常可观。
“老年人、失能病人以及养老院对于此类康复机器人都有较大的需求,我们预计C端产品的销售量将在数千套左右,将根据订单进行开模,从原来的产品个性化定制转换到中、大批量生产。”孙淼提到,此外,华西精创孵化的成都精创浩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还将在成都高新区扩张近15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力,其研发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预计将在今年冲击1个亿的销售目标。
▲手部康复机器人
除了国内市场,在欧洲、北美等地区,华西精创还签下了不少意向订单,“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等产品原创性很强,在海外需求非常旺盛,几乎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因此,像这样的高端医疗设备未来在国际上发展的潜力将会更大,海外市场也将是我们接下来着重布局的区域。”
三年以来,华西精创从筹备阶段的10个人,逐渐壮大成为约130人的科研团队。在今年,企业还将继续注入新鲜“血液”——“目前我们共孵化了9个团队,涉及二十多个产品。”孙淼提到,开年以来,华西精创还在与几十个项目进行对接、筛选,“预计今年将继续引进两个以上的成果转化团队,而随着项目的引进,也将不断招引项目经理以及相关的国家级人才。”
▲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最近,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发布的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在各行各业掀起AI大模型生态“抢滩登陆战”,在孙淼看来,AI大模型在医疗行业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自然语言的多模态大模型在医疗场景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DeepSeek可以结合专业的医疗影像、专业的文本数据,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精确度。目前我们也已经在做一些本地化部署,探索AI大模型如何在后期的医疗器械研发,特别是辅助诊断手术规划,以及康复机器人中的预测康复进度、提高康复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拓展新适应症、获批FDAIND申请
“成都造”创新药还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刚开年,成都优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优赛诺”)就不断传来好消息——由成都优赛诺自主研发的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异体通用型T细胞注射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关于新药临床试验(IND)的申请,获准开展临床试验;此外,成都优赛诺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肿瘤等适应症领域上有了新拓展,通过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异体通用型CAR-T的开发技术难度远高于自体型CAR-T,而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平台克服了诸多行业瓶颈,在多个关键工艺环节实现了突破,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增强了治疗效果。同时,团队已经完成了在标准化车间内的工艺确认,实现了规模化生产——1份脐带血可制备供100名以上患者使用的产品,有望将价格降至自体CAR-T的1/10,大幅提升医疗可及性。”成都优赛诺公共事务负责人姚喆在采访中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姚喆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该产品是全球首款通过FDAIND的脐血异体通用型CAR-T产品,成都优赛诺也是国内首家通过FDA IND申请的异体通用型CAR-T企业,这是“成都造”在海外市场拓展上的又一重大进展。姚喆说道:“这意味着,企业脐血异体通用型的关键工艺路线得到了国际监管机构的认同,将为后续更多靶点、更多适应症的IND申报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企业在成都生根发芽已经5年,就在去年,企业在成都海关、成都高新区国际合作局、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等10余个部门的帮助下,顺利实现了国内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口的“首单破冰”,“成都市近年对于创新药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成都市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关地协同’白名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全力支持诸如成都优赛诺生物为代表的创新医药企业,加速企业成长壮大。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成都医药产业茁壮成长的希望和前景。”姚喆说。
展望新的一年,成都优赛诺满怀期待,也有了更多目标。“一方面,我们的首款产品将向中国CDE提交IND申请,为后续临床试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新适应症方面,我们将入组更多患者以持续验证产品效果,加速产品的创新迭代。”姚喆提到。
另一方面,企业还正在积极推动和布局创新成果“走出去”。“近年来‘出海’已经成为了成都企业的关键词,我们看到,无论是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还是康诺亚,都正在‘杀出重围’走向国际,相继三次创下中国ADC药物出海授权交易新纪录。”姚喆说,“就在今年,我们也将积极寻求海外合作伙伴,与头部药企形成合作,在海外共同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成都造’创新药的力量。”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