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住建委介绍,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初创于20世纪初,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目前全区仅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就达253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是上海作为海派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这里集中了大量中外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区内历史人文荟萃、建筑类型多样、街道尺度宜人、环境优美。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衡复,感受上音历史建筑群、东平路音乐街区城市更新后的优美环境及浪漫的艺术气息↓
漫步衡复,从汾阳路到东平路,从上音到沪剧院,静谧的悬铃木诉说着百年故事,这里是音乐人才的摇篮,是中国音乐教育先驱所在地,更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海派乐章。
本期将沿上海音乐学院建筑群→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沪剧院→衡山路2号,围绕音乐、戏剧等艺术相关点位漫步参观,感受上音历史建筑群、东平路音乐街区城市更新后的优美环境及浪漫的艺术气息。
NO.01
上海音乐学院建筑群
地 址:汾阳路20号、淮海中路1209号、淮海中路1131号
保护身份: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全天
预约方式:校园内部参观凭借身份证件实名登记。
建筑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蔡元培和萧友梅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创办,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蔡元培任首任院长。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搬至汾阳路。大家不仅能漫步汾阳路校区,一睹百年历史建筑的风采,也能在校园里看展、听音乐会。
修缮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六栋历史建筑群连同周边3300平方米的街区花园,化身为兼具颜值和历史底蕴的城市新风景。作为上音校园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市民公共空间的塑造和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将成为响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重要城市更新实践之一。
NO.02
工艺美术博物馆
地 址:汾阳路79号
保护身份: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周二~周天09:00~11:30,13:00~16:30(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021-64314074、021-64372509
建筑简介
汾阳路79号,建于1905年,法国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建筑强调水平线条,采用古典柱式,立面比例严谨、对称,装饰富丽堂皇。左右双抱的露天大石阶楼梯导向二楼大厅,很多细部装饰如阳台栏杆处,都带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
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亚太地区的第一任办公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最大的对外友好团体——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分会,入驻了汾阳路79号。
1963年5月,在陈毅同志的关心下,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同时还建立了工艺美术品陈列室。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埃及总统夫人都曾来此参观。《南征北战》《大雷雨》《宋氏三姐妹》《十兄弟》《聂耳》等影视作品都在此取景。
NO.03
上海沪剧院(上海沪剧院沪剧艺术传习馆)
地 址:汾阳路150号
保护身份:徐汇区文物保护点
开放时间:根据演出剧目时间
建筑简介
建于1919年,法国古典主义风格花园住宅,美商克利洋行设计,法商中法营造公司承建,邬达克早期作品。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南立面底层为露天平台,中间为宽敞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两侧为对称的水平间缝的墙面和橱窗。二层也有爱奥尼克式壁柱,三层为大阳台,有塔司干柱式支撑雨篷。
1949年,先后为中国书画院和上海越剧院所用,现为上海沪剧院沪剧艺术传习馆。
NO.04
衡山路2号、东平路12号
地 址:衡山路2号、东平路12号
保护身份:优秀历史建筑
开放时间:全天
预约方式:现为品牌商店,对外开放
建筑简介
衡山路2号、东平路12号位于衡山路、东平路构成的三角地区域,是衡复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重要的风貌建筑保护区域。区域周边存在大量历史建筑,历史风貌独特,自然环境优越,人文气息浓厚。
院落内有两幢优秀历史建筑,衡山路2号东山墙紧邻衡山路街道,带有英式风格住宅建筑特征,东平路12号退隐于院落乔木掩映之后,带有一定装饰主义风格细部特征,两栋均为花园洋房,修缮后为品牌旗舰店使用。
衡山路2号原为贝当路2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根据《字林西报行名录》,这里后曾被Universal Engineering Co.(通用工程公司)、Asia Construction Co.(亚洲建造公司)、China Handicrafts(中国手工艺品)等公司使用。1961年4月至1987年5月,著名音乐家、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曾居住于此。衡山路2号建筑属于英国外廊式风格,采用砖木结构,设计为假三层,多坡屋面覆盖着红色机平瓦,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外观。
东平路12号建造于1922年,是当时吴淞-汉口航线的一位叫英奇的外国船长的住宅。1987年,这里与衡山路2号一起,为上海中国青年旅行社使用。根据1922年历史图纸显示,东平路12号为砖木结构,三开间,设有前廊和阳台,采用外百叶竖向长窗。主立面呈中轴对称,两侧为通高两层的拱形装饰,廊下设托脚。窗下墙、阳台铁艺栏杆等细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熟悉的城市、熟悉的街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可以感受到独特的历史韵味与现代价值的融合。不断焕新的上音历史建筑群,城市更新后的东平路音乐街区,让百年前的音乐和文化之音,穿越时光,构筑了今日的雅韵风华,让文化在城市景象的变化中得以更好地传承。
资料:市住建委、市历保中心(部分建筑实景照片由林山、施佳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