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启程
假期喜庆氛围仍在弥漫
各地陆续迎来开学季
新学期,新考验
如何做一名守法、懂法的学生?
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这些法治“锦囊”请收好!
0 1
网络言行要负责
开学后与同学交流加深,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频率增加,家长需提醒孩子,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言时,务必保持理性,同时妥善保管个人账号密码,防止因账号被盗用而卷入违法事件。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若情节严重,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如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等情况,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 2
交通安全不放松
开学季出行频繁,开学后上下学的交通安全也不容忽视。未满 12 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骑电动车必须佩戴头盔,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遵守信号灯。家长驾车接送孩子时,务必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 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 16 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时,根据各地交通管理规定,都要求佩戴安全头盔,以保障骑行者生命安全。
0 3
校园欺凌零容忍
临近开学,家长们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不管是和同学开玩笑,还是闹矛盾,都要把握好分寸,千万别让玩笑变成伤害。校园欺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欺凌勇敢说“不”、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
法条链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严禁通过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恶意损害形象的网络欺凌行为。
0 4
消费维权要知晓
开学前购置学习用品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需增强消费维权意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要是购买的文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突然损坏,影响孩子使用,消费者有权与商家协商给予赔偿,如更换、退货或退款等。
来源:进贤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