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是春运第31天,距离2025年春运结束还有9天。据悉,1月14日(春运首日)—2月12日(春运第3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过70亿人次。2月12日,春运满月当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8056.9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1011.8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16790万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3972万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818万人次),水路客运量53.4万人次,民航客运量201.72万人次。


跨区域人流量屡创新高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2023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为47.33亿人次。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为84.22亿人次。按照预测,2025年春运数据几乎达到2023年的2倍。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中路高科大数据行业研发中心副主任刘冬梅此前介绍,2025年春运前半程(1月14日—2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48亿人次,与2024年同期相比,总量增长7.2%。

此外,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1月28日—2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其中有5天单日流动量超过3亿人次,单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和铁路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变化来看,一方面,自驾出行在跨区域流动中占据越来越大比重,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持续增长,反映民众出行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另一方面,铁路、民航等公共交通方式客运量也保持稳健增长,除了传统返乡客流,旅游、探亲等多元化出行需求也在逐步释放。

将迎来第二个返程高峰

2025年春运接近尾声,当前,正处于春运后期(2月5日—22日)。据预测,春运后期流量较前期有所下降,节后务工返岗、学生返校有序进行,货物运输逐步回升,恢复客货车、大小车混合交通模式,2月13日(正月十六)前后出现第二个返程流量高峰,之后至春运结束,流量变化趋缓,逐渐回归常态。

以铁路为例,在2月12日元宵节前后,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叠加,出行客流保持高位运行。数据显示,2月1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安排增开旅客列车702列。从铁路12306车票预售情况看,2月12日热门出发城市主要有北京、成都、广州、重庆、上海、武汉、郑州、西安、杭州、长沙;热门到达城市主要有广州、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南宁至广州、武汉至深圳、武汉至广州、深圳至香港、哈尔滨至北京、沈阳至北京、西安至成都、郑州至北京、成都至西安、西安至北京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

据悉,各地铁路部门密切跟踪客流运行情况,灵活调配运力资源,全力服务保障旅客平安有序出行。例如,武汉局集团公司加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方向旅客列车65列;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50列,安排开行汉中至深圳东的K4136次务工列车,为秦巴地区群众赴粤港澳大湾区务工提供便利;上海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141列,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145列,普速列车加挂车辆110辆;广州局集团公司加开旅客列车170列,安排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987列。

此外,北京局集团公司在2月12日,计划增开长春、太原、石家庄、张家口等方向的列车100列;在2月13日,计划增开沈阳、青岛、太原、石家庄等方向的列车130列。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从大城市出发到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线路及小城市之间出现了不少打折车票,部分区间票更是出现了一两折的情况。2月13日,#1折火车票来了#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对此,铁科院电子所副所长阎志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春运期间,铁路的客流具有明显的单向特征,短时间内客流会高度集中在部分方向和区间。同时,还有部分反向冷门区间的余票很充足,铁路部门也会对部分非紧张时段和方向的列车实行优惠票价,比如,普速车最大优惠低至2折,车组最大优惠低至3折,让旅客出行拥有更多选择,得到更多实惠。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程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