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推出“西安经开区2024年发展成绩单”系列报道,深度剖析经开区在过去一年中的非凡成就与宝贵经验。今天让我们一同翻阅经开区的民生答卷,探寻幸福经开的不同模样。

翻开经开区2024年民生答卷,从城市设施的焕新升级到道路交通的畅通无阻;从医疗服务的精准细致到教育资源的均衡普惠;从养老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到社区服务的温暖贴心;从文体惠民活动的繁荣多彩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高效便捷……每一处细微的改变,都凝聚着经开区对居民幸福生活的深切关怀与不懈努力。

这一年,经开区共完成了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民生事业的多个“小目标”。每一个目标的指向,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的朴素愿望。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构建高效路网 赋能北跨发展



“草滩八路东侧规划路通车后,出行太方便了!路况好、绿化美,走在路上心情格外舒畅。”家住草滩八路的吴女士兴奋地分享着道路通车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该道路是经开区2024年建成通车的重点道路工程项目,南起尚稷路北侧规划路,北至尚林路。这条崭新的“动脉”,为拉大经开区发展框架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也让周边居民的出行全面“提速”。过去一年,经开区针对区域发展需求与居民生活实际,加快推进元凤二路北侧规划路、建元一路等11条次支道路建设,连接社区、商圈、学校、医院、产业园区等多个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脉络,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果说四通八达的路网为城市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筋骨”,那么公共出行方式的创新升级,则为城市肌体注入了澎湃涌动的“血液”。2024年,西安市首条连接主城区与渭北工业园的定制公交线路——定制公交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推动中心城区与渭北区域建立起更加紧密高效的通勤体系。“招手即停”的运营模式、高频出行场景的“无缝”接驳,让城市“北跨”发展之路更加通畅。



此外,经开区对西安北站交通枢纽实施全面升级,其中南广场重点突破通行瓶颈,北广场则聚焦交通体系建设。“现在进北广场就像跟着‘交通导航员’——头顶有电子屏实时播报车位,路口有动态箭头指引方向,从进场到接客离场5分钟搞定!”手握12年方向盘的司机田师傅竖起大拇指。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高峰时段车辆周转率大幅提升,“排队焦虑”极大缓解。

优化教育环境 滋养梦想成长



教育工作是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的“一号工程”。2024年,经开区新建及改扩建4所学校,40余所学校进行了教育教学设备购置更新,育人硬环境持续优化;全年新增“名师+”研修共同体20个,累计创建省市级示范园、智慧校园、科技示范校等15个;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校园招聘等渠道补充教师683人,构建“教研训赛”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打造“经开教育铁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如今优质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良好的校园环境,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经开区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总量达131所,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教职工数量攀升至1.2万余人。从优化学校布局、强化教师队伍,到提升教育质量,经开区致力于打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

完善康养服务 筑牢幸福根基



医疗服务的提升,是经开区民生事业中的又一亮点。经开区以三甲医院集群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全面开诊,西安大兴渭水园医院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区域医疗能级跨越式提升。当前,全区已集聚西安市中医医院、长安医院等5所三甲医院。未来随着西安大兴渭水园医院等建设落地,集群格局加速形成,规模大、专科全,服务西安、辐射西北的优质医疗服务中心雏形初显。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民生之要。2024年4月,经开区公办示范性养老院芳华苑正式揭牌运营。院内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建立“一人一策”个性化服务档案,打造阅览室、棋牌室等多功能活动中心,24小时守护银龄健康,托起幸福“夕阳红”。芳华苑的建成投用,不仅填补了区域高品质养老机构空白,更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专业运营、智慧赋能”的公办养老机构发展新路,为破解城市养老难题提供了“经开方案”。



在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方面,经开区同样不遗余力。2024年建成陕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谭家文景东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个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康复回归基层”的分级诊疗目标,构建起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生态,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推动文体惠民 “圈”出美好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琴瑟和鸣的‘大合唱’。”经开区以文化普惠为底色,策划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服务。宣传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经开区连续举办5场群众文艺展演,吸引了80多支群众文艺团体、1300余人报名参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种子播撒到经开区每个角落,艺术之光在群众心中璀璨绽放。



处处能健身,人人乐健身。经开区在全民健身惠民工作中持续发力,将运动场景嵌入公园绿地之中,为大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运动空间。“如今在城市运动公园跑步,我只需要扫一扫智能健身步道旁边的二维码,就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跑了多少米、用时多久、消耗多少热量,相关数据一目了然。”随着健身场地提档升级,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成为市民群众的“运动宝地”。



“一刻”即达幸福,“圈”出经开美好生活。截至2024年底,经开区共累计创建海荣豪佳花园社区、阳光馨园社区等12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满足了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需求,圈出了便利消费的大舞台、群众休闲交往的新场景,让幸福近在咫尺。



回望过去的一年,经开区推进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医疗养老、发展优质教育、实施文体惠民、完善交通体系、提升安全质效,用心用情交出一份可感可及的民生答卷。

在经开区,这里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的招牌,企业家可以安心舒心地干事创业、投资兴业;

在经开区,这里有2小时航空圈、8小时铁路圈和1日公路圈,临空、临站、滨河、高速交汇、地铁密集,四海通达;

在经开区,这里有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城市环境,连续5年获评“平安开发区”,是市民最可信赖的“保护伞”。

那些细处落笔、精雕细琢的“民生小事”,汇聚成了关乎民众福祉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2025年,经开区将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奋进,在一项项民生小事中接力续写新时代的幸福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