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来这里之前,我原本以为逛个十多分钟、拍几张照片就可以返程了。没想到,陕南这处低调的世界遗产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它底蕴深厚,被誉为“陕南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最妙的是这里的景色竟然也很不错,第一眼见到,还真有几分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悠远。
这里就是——五门堰。
五门堰是一项汉代水利工程,位于城固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湑水河畔。跨越两千多年,五门堰灌溉着城固万亩良田,至今仍发生着作用。其历史价值与工程智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更在2017年,与山河堰、杨填堰(并称为“汉中三堰”)一起,共同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来城固旅游,五门堰是我们的最后一站。
我们来城固游玩的一日游路线是:西安——上元观古镇——张骞纪念馆(城固博物馆)——城固钟楼(在附近解决午餐)——韩氏祠堂——升仙村(桔园景区所在地,因为过了季节这次没有去)——五门堰——汉中市。
从五门堰自驾到汉中市区也就一小时左右的车程,这条路线不用走回头路,个人感觉如果大家准备来城固玩,这条路线可以参考,非常经典。另外,这条游玩线路经过桔园镇,如果刚好在橘子采摘季来玩,可以再加上桔园景区这一站,完美!
来五门堰,我们原本计划就是浅浅看看。毕竟,咱们这些非专业的普通游客,也只能“看个热闹”,留下张到此一游的照片了。
没想到,冬日的五门堰,竟然也很美。
导航到目的地之后,先看到的是龙门寺。龙门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7),是祭祀水神和历代管理五门堰的人员居住的场所。城固当地流传有‘宁管五门堰,不坐城固县’的说法,说明当时五门堰管理者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也从侧面证明了这处水利工程的重要意义。
古寺清幽,为三进两院布局。侧面有一处碑廊,收集了历朝关于五门堰的石碑54通。四处游览的时候,遇见一条大狗。虽然被拴着,但听见我们的脚步,一直狂吠不已。吓得我和朋友没敢多作停留,就匆匆离开了。
从龙门寺步行几百米,就到了五门堰的堰坝。第一眼的湑水河,澄净湛蓝。即便在冬日里树木萧瑟,却依然掩映不住远山的苍茫与近水的灵动,与周围的房舍人家,构成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没顾上去找工程遗迹,先开启拍照模式,想要捕捉到夕阳西下之前最美的蓝调时刻。
五门堰始建于王莽居摄2年(公元7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史称“唐公湃”,相传为唐公房(今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说的主人公”)创建,因渠首并列的五洞进水口(东二西三)而得名。
这座低坝拦河工程历经元、明、清等朝数次大规模的扩建,建成灌溉渠道百余里。千年时光中,五门堰灌溉着城固万亩良田,至今仍惠泽一方百姓。
找到了“五门”,拍照留念。
光看这五个门洞,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实际上每个涵洞连接了一道引水渠,涵洞下面又有大小不等的许多分水口,通过涵洞对水量的调节和分配,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又在旱时蓄水灌溉良田,古人的智慧啊!
据说,五门堰的夏天更美!这里也是城固人观景纳凉的好去处。反正是我是信的!在湑水河边站了一会儿,就看见成群结队的朱鹮,这自然环境可是真没的说啊!
如果来城固,不妨到这座世界灌溉工程遗址逛逛吧!
最后说一些旅游实用信息,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坐标:汉中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五门堰
门票:免费
交通:自驾直接导航即可。这里距离城固县城大约15公里。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