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万险的走完了,长征红军来到了陕北,本来可以好好的修身养息,谋划未来,但谁想到队伍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主席高瞻远瞩,站在全局考虑制定了东征的计划,能更好地拓展革命根据地,打击敌人,但林彪却把目光放在了陕南,想要开展游击战。

二人在战略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分歧?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原因?作战方向不同又会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935年10月,红军好不容易来到了陕北吴起镇,当时党中央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让红军在陕北站稳。

当时主席站在长远的角度提出了东征山西的战略,因为日本不断的蚕食华北,若是选择东征能够更加精准的实现抗日打击,强化抗日民族的战线,保证红军在全国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也能号召更多的新鲜力量加入。



而且红军如果能够撕开黄河这条防线,进入山西,一方面儿能在当地补充物资,另一方面还能对试图封锁陕北根据地的国民党部队进行打击,进一步的巩固红军综合实力。

林彪那边儿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主张向陕南地区进发,借着秦岭的地理优势开展游击战。

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觉得陕南地区敌军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群众方面的基础也能进一步的挖掘,从而让红军更好的保存实力。

二人的观点在军事会议上的激烈碰撞,毕竟到底选择谁的计划,事关红军未来的发展走向。

支持主席的将领们明白主席的苦心觉得东征是推动抗日大局帮助红军长远发展重要一步,支持陕南游击的人则是更看重游击战的灵活。



毕竟当时日军侵略华北速度越来越快,想着能够直接拿下华北五省,全国各地都在试图抗日救亡,当时对于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停止内乱,一致对外。

而且对于我党来说,前面有日军侵略,后面有国民党借机围堵,蒋介石没有站在大局出发,调动了大批兵力试图包围陕北,想要借此机会实现“一网打尽”。

主席提出来的东征计划正是根据前有狼后有虎的局势做出的精准定位,因为山西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阎锡山的势力虽然在当地盘踞多年,但是并不得民心。

他在当地横征暴敛简直成了活脱脱的一个土皇帝,百姓们在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早就已经有了反抗的心思。



东征能够让抗日的火烧到山西,借着当地民众对阎锡山的不满来吸纳更多的抗日力量,而且山西物资非常丰富,红军拿下山西之后,能在当地补充物资,更好的完成修整和壮大。

主席执意东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征一旦成型,日军在华北的势力就没有办法继续扩大。

若是成功的打断日军吞并华北五省的心思,会对全国抗日救亡的活动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也会让更多的人明白革命的意义。

而林彪盯着陕南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游击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感觉红军现在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国民党那边的压力较大,若是利用地形的话能够更好的保存力量。



而且他这样坚定游击战也是因为自己对游击战较为依赖,毕竟他经手的那些战斗大多都是以漂亮的游击战结尾的。

而且综合来看,主席提出来的东征计划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分析了全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更加稳妥,也更加长远。

在主席来看,红军未来发展是要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活动紧密联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源源不断的生机。

林彪则是站在战场上的角度,想着如何以小换大的突破当下的局面。



二人的战略都各有各的道理,中央也根据双方的战略召开了多次军事会议,林彪虽然非常执着于在陕南地区开展游击战的观点,但是在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分析,还有拿出大局事实做例下,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观点,相比于东征计划来说还是片面了很多。

最终经过多人分析,中央决定红军未来发展方向要贯彻主席提出的东征计划。

这件事情也就此拍板钉钉。

1936年2月,主席和彭老总带领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向黄河出发,正式拉开了东征的序幕。

在二人的英明指挥和战士们的奋勇拼杀下,打破了阎锡山在山西地区的防线,来到了山西境内之后,每一步军事行动环环相扣。



除了在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还积极的将抗日的思想和精神宣传出来,当地很多百姓都明白了抗日救国的重要性,很多青壮年都主动的加入到了红军队伍里。

那些没有办法加入队伍的百姓也对红军表示出了极高的拥戴。

红军也没有忘记彻底解放山西,在解放的过程中也抓住了当地的很多汉奸和恶霸,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平均的分给每一名辛苦的百姓。

战士们帮着百姓更好的建设家园,百姓们也把红军战士当成了自己家的孩子、亲人来看待,红军和群众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而主席提出来的东征战役一共打了75天,这段儿期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封锁彻底被打破,红军和共产党的影响也在全国各地更上一层楼,而在综合实力壮大的情况下,红军在山西当地补足了大批量的物资和款项,也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征计划的结果证明了主席在重大历史关头下的长远目光和英明决策,也正是因为有了东征计划,红军后续的发展和壮大才会如此顺利,中国革命历史进程才会稳定推进。



而且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来,在重大历史发展节点的时候,不能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单方面的发展,要从全局来分析方能更稳妥。

而这件事情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发展的重要一环,后人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路上行走时,也会始终受到主席的精神影响,临危不乱、稳定果断的前行。

参考资料:
王立华:林彪、彭德怀都反对,毛泽东何以赌上红军全部家底,决意东征?
观察者网官方账号
2024-10-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