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罗生

编辑|喵三三

97亿了!97亿了!

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累计票房达到97亿,突破100亿只是时间问题。

据说影片里各个角色的配音老师们已经开始酝酿如何“整活”庆祝了。



而观众更希望饺子导演可以把删减片段全部放出来当做福利,毕竟这么好的电影只是二刷、三刷都不过瘾。

更重要的是如今《哪吒2》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标杆,甚至走向国际,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0亚洲电影,在北美电影市场也掀起了一阵热潮,相当争气。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看到这部动画影片票房在春节档一家独大,还超越内地影史纪录,成绩越来越好,我这心里反而涌现出一股复杂的情绪。

不为别的,只为其他国产片感到悲哀。

因为从《哪吒2》爆火的原因来看,国产片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



01 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

《哪吒2》投资将近6亿,在动画电影中确实是比较大的项目了,但对比其他动辄10亿投资的影片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那么为什么看起来《哪吒2》要比别的电影看起来更贵,还是难得一见的高品质作品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家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作为动画影片,导演不需要考虑花大价钱去邀请流量明星坐镇,也不用在营销宣传方面投入太多。

这种类型的影片完全就是凭借质量取胜,因此,没有一分钱是浪费在无用的地方上。



而且饺子导演对于电影制作还是相当严格的,据说哪吒被切割成好多块的这一幕,制作时间长达一年,只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



幕后工作人员还爆料陈塘关大战这场戏,其实剧本上就五个字“厮杀在一起”,但最后呈现出的效果确实犹如千军万马坐战的大场面,前前后后也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呢。



很多观众觉得5年的制作周期太长了,等得心里着急,然而一部好的电影就需要反复打磨,每一分钱都不能浪费,这才是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应该达到的标准。

与其把钱花在那些噱头上面,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帧画面。



比如同样是大制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投资10亿,可最终效果还不如小成本网大看着过瘾,真实的成本到底有多少?懂得都懂。

片方仗着第一部成绩不错,疯狂拉投资,然后将作品外包出去,外包又再找别的外包,到头来真正投入到制作方面的钱也没多少了。



有网友爆料殷郊变成三头小蓝人的这一幕才花了4500元,后官方声明为谣言,并表示真实的制作周期超18个月,采用Volume capture技术,实现超高精度、动画自然流畅的数字角色制作方案。



然而就这?观众都怀疑乌尔善是不是被骗了,太离谱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水平不足,又缺乏能力,再加上行业竞争乱象频出,导致好好的一个IP就此翻车。

当然,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普遍现象,真正和《哪吒2》这样备受行业托举的影片太少见了。



02 全行业共同托举

饺子导演这次的成功,其实离不开整个动画行业的托举。

这背后是138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共同努力,4000多人一起完成了超过1900个特效镜头和一万多个特效元素的制作。



动画公司还表示票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整个动画行业的发展。

如今我们感受到了全行业共同奋进的精神,也体会到中国动画制作的自信。

正如饺子导演所说:“我们也试过国外的团队,很好的团队,只给我们边边角角的人,外包出去后,好多镜头不如人意,最后拿回国内,用心打磨,才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其实除了他之外,郭帆导演也曾在访谈里说:“国外做特效的团队是好,但是人家有可能在做别的本国大片,一流的公司,却给你分配三流的技术,做出来的效果就不行。

而且跟他们沟通很困难,不是语言沟通,而是文化上,他们就不理解,做不出来。”



曾几何时,我们国内的特效影片备受群嘲,连许多国内观众都信赖外国大片。

现在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当年为好莱坞大片付出的电影票,如今都成为压在吒儿和敖丙身上的大山。

好在他们够争气,迎难而上,还提升了所有国人的文化自信。



事实上,在大部分商业电影都想着如何捞钱的时候,还有多少影片真正有其应该存在的文化价值呢?

春节档另一部影片《蛟龙行动》原本是极具潜力的主旋律题材,然而宣传期间故意卖弄爱国情怀的模样,实在令观众感到羞耻。



《封神2》同样没有发挥出中国传统神话应有的水准,魔改的背后是主创们恰烂钱的一种体现。

如果中国电影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创作,《哪吒2》就只能是票房巅峰,而并非一个新的转折点。



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部动画电影,今年的春节档将以惨淡的情况收场,这难道不是国产电影的悲哀吗?

03 结语

《哪吒2》的爆火让所有人感到骄傲,但也应该让国产片导演们意识到自身问题的所在。

创作者将钱花在刀刃上,放弃恶意竞争,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我的创作能力,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观众,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令观众满意的作品。

这两年观众们的消费水平有限,如果必须要花费一张电影票钱,谁不愿意为了品质买单呢?

流量至上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花里胡哨的噱头都不如实打实的质感更加吸引人。

中国电影想要长久的发展,一直走上坡路,那就不是去自嘲生不逢时,而是反省自身,尊重消费者,拿出有内容的作品。

眼下《哪吒2》还在热映,不知道你觉得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