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役后,按照彭德怀指示,华北部队经过1个多月的休整后,于1949年5月2日、6月5日从山西各自驻地出发,第十八兵团经风陵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境内,第十九兵团经禹门渡口过黄河进入陕西境内。
1949年6月上旬,向大西北进军的战斗号令终于下达了。这一喜讯从兵团传到军、军传到师、师传到团、团传到营、营传到连,传到了每一个战士心中,全军为之振奋。
“打过黄河去,消灭胡、马匪帮,解放大西北!”部队出征前各军、师、团都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面对毛泽东、朱德的画像战士们发出钢铁般的誓言:“我们是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子弟兵,坚决执行毛泽东、朱德的命令,奋勇前进,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1949年6月11日,解放军六十四军一九一师奉命从山西平遥出发,沿着波涛滚滚的汾河,踏上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历程。
一路上大军所到之地,锣鼓喧天,红旗飘扬,到处是欢送的人群。沿着公路两旁搭起了一座座彩棚,上面写着“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等大幅标语。
在通往西安的公路上征尘滚滚,遮天蔽日,雄赳赳的步兵、骑兵、炮车队、坦克车队、汽车队汇集成一股铁流,日夜不停地向西南方向滚滚而去。
1949年6月21日清晨,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开始渡黄河了。
船工们为解放军部队摆渡
禹门渡口红旗飘扬,战马嘶鸣,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渡口处停放着大大小小的几十只船,船工们都是黄河两岸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船工们听说要为解放军华北兵团渡河西征,纷纷从各处赶来。神木、府谷等地的船工自带船只,从千里之外自愿赶来组成一支支摆渡大队;船工们主动地帮助部队搬运弹药,把大炮从浅滩推到船上。
有的牲口胆小不敢上船,他们就想方设法用绳子拉前蹄用手托屁股,甚至几人抱一条腿把牲口硬抬到船上。有些调皮的牲口乱踢乱跳,把船工踩伤、踢伤,他们全然不顾。
有一位老船公亲切地对战士们说:“民国25年(1936年),我用羊皮筏子摆渡过红军,抗战的时候八路军坐我的船打小鬼子。如今,我又要用船送大军渡河解放大西北,同志们尽管放心,我老汉一定使出浑身的劲把你们安全渡过河去。”河面上船只穿梭一样往返着。
解放军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政委陈宜贵随师部上了一条能乘七八十人的大木船,老船公仔细检查了一遍渡河器材,拿起撑竿,轻轻地说了声“同志们坐好了!”然后用力一撑,船就像脱弦之矢一样,顺着急流滚滚的河水疾驶而下。
当船行到河心时,突然从峡谷里刮来一股狂风,河面上顿时掀起浪涛,木船随着波浪一起一落,颠簸得越来越厉害了。老船公镇静地安慰大家说:“别害怕,千万不要乱动,不会出什么事,我保证把战士们送过去。”
他指挥着船工们,用力摇着船橹,呼喊着粗犷有力的号子,避开漩涡急浪,熟练地和黄河水搏斗着,船工们赤条条的古铜色身上,冒出了亮晶晶的汗珠,手里的船橹也越摇越快,终于冲出了急流和浪涛,胜利到达了黄河对岸。
就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将士及骡马、大炮、弹药、辎重全部渡过了黄河。
韩城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故乡。渡过黄河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将士浩浩荡荡的大军进入西北地区的第一座县城——韩城,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沿途就像过庙会、办喜事一样热闹。
街头设有欢迎站、开水站、彩棚,远远就可以看到两三丈高的大旗,在街边树丛上空飘扬。彩棚上满插着红花彩球,周围还陈列着金瓜、朝天凳等。
当地老百姓把锣鼓敲得震天动地,吹鼓手一个个吹得脸涨红,油光发亮,人们扭着秧歌,端着茶水,拿着慰问品夹道欢迎来自华北的解放军西征大军。
老乡们亲切地问候子弟兵:“解放军辛苦啦!”“可把解放军给盼来啦!”边问边说着往战士手里递毛巾,送茶水,塞慰问袋。慰问袋上写着:“慰问袋,小包裹,人民情意裹得多,西征英雄收下它,追歼胡、马剿匪窝。”手巾上写着:“小小手巾花又花,千丝万缕织成它,送给战士擦汗水,解放西北灭胡、马。”
一群小孩子一边往战士胸前戴大红花,一边唱着:“一朵光荣花儿红,献给革命众英雄,解放西北靠你们,带花杀敌立大功。”这一句句诗和一句句歌词,凝聚着西北人民对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将士深厚情谊和热切期望,战士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声高呼:“绝不辜负西北人民的期望!杀敌立功为人民!”“解放大西北!消灭胡、马匪!”这里虽是新区,可群众工作并不次于华北老解放区,大军未到之前群众早就备好粮草,生好豆芽菜,腾出房子。
各街口、村口都立有标牌,城里和村里有多少人家、多少房子、多少炕、几口井都一目了然。
进了村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纸条,上面写着:“欢迎华北大军的同志们住我家!”进到屋里老乡们已腾好炕点上灯,甚至连洗脚水也烧好了。为了保障部队的安全,小学生们还在公路上挖好了防空洞,西北人民的情感深深感动了每一个解放军战士。
告别了韩城,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大军继续向西挺进。越往西走景象越凄凉,公路两旁的田野里见不到有人劳动,村子里也冷冷清清,有的村庄被焚烧,房屋倒塌,剩下残垣断壁和孤零零的门框,遍地破砖碎瓦。
部队经过蒲城时,一群男女老少围住解放军部队纷纷哭诉国民党胡宗南部的罪行:胡宗南部在撤离蒲城前,纵火烧毁了四关,有900多间民房尽成瓦砾,100多户人无家可归。战士们听了这些悲愤的控诉都难以抑制胸中的怒火,他们紧握着铁拳发誓说:“一定要消灭国民党胡宗南部为乡亲报仇。”
1949年6月底,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西安东北的三原地区和西北野战军的老大哥部队胜利会师组成第一野战军。
这一会师使西北战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已从劣势变为战略上的相对优势,解放大西北指日可待,两军将士欢欣鼓舞,决心团结一致并肩战斗,共同解放大西北。
看到这个动人的场面,解放军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政委陈宜贵不由回想起,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难忘情景……是呀!兄弟部队之间的战斗团结是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根本保证。
解放军原第六十四军一九一师政委陈宜贵
看到西北野战军的同志们,陈宜贵仿佛就像看到当年的陕北红军,感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西北野战军是一支英雄部队,几年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面对10倍于我军的国民党胡、马部毫不畏惧,不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西北野战军的装备虽然较差,武器也不算精良,但他们旺盛的革命战斗情绪,却给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的战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向大西北的长途进军中,时值盛夏,全军干部战士发扬了吃苦耐劳和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不顾酷暑和疲劳团结互助,许多战士路过家门而不入。
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各部队继续向西挺近
部队原来考虑因天气炎热,规定日行军25公里,各兵团刚要出发,突然,收到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来电,来电指示西北地区麦收工作即将开始,8月又进入雨季,对部队行军作战十分不利,如果延误季节,陇东、陇南夏粮将要被敌人抢走,由此,就会增加我军粮食补给的困难。
为了加速解放大西北的进程,彭德怀要求各兵团每日行程不少于35公里。解放军部队渡过黄河不久,彭德怀就对西北战场的决战作出了部署,要求各兵团要于6月底到达指定位置集结,准备迅速投入战斗。
这次千里大进军越走速度越快,到后来竟变成日夜兼程的强行军了。全军边走边打,长途跋涉行程700多公里,途经灵石、霍县、赵城、洪洞、临汾、新绛、稷山、河津。
1949年6月16日、17日,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在禹门口横渡黄河,经过韩城、郃阳、蒲城、富平,6月23日进至陕西三原地区集结待命,部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到达了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