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铁血似柔情,功成身退矣。长征的道路艰难险阻,谱写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它也是我国革命道路上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也正是长征的成功保留了我党的有生力量,为以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基础。而红军成功的逃离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有一个个不得不说,他便是最厉害的红五军执掌者——董振堂。
爬雪山
其实严格的意义上来讲,作为“掩护”工作的红五军才是红军的主力部队。毕竟只有战斗力强的部队才能留守后方掩护己方生力军撤退。而红五军在董振堂的带领下,可谓是百战百胜,林彪的部队也对其刮目相看。能撑得起红军主力,可见董振堂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
渡江
董振堂从小便立志革命救国。从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就参加了北伐战争,他也是冯玉祥麾下能征善战的大将。往往其他军阀提起他的名字都十分胆寒。而冯玉祥能够成功的攻入紫禁城,这份功劳不得算上董振堂。毕竟是人家一手策划和操纵的。
当年的紫禁城
经过中原大战后,冯玉祥被迫下野。这时作为麾下大将的董振堂被蒋介石收编。安排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旅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彻底沦陷,董振堂发动了宁都起义,率领所部兵马投奔了苏区红军。其后来参加了第四、五次围剿及赣州、漳州战役。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浮现在大家的眼前。1932年,红一、红二进攻赣州时,战争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因为此地易守难攻,就算是成功突袭进去也被敌军给围剿了。这时董振堂率领第五军前去解围。战士们个个腰别大刀、手提步枪就冲了进去。在强大的战斗力下,硬生生地冲进去把冲锋队救了出来。当时彭德怀在红三军听闻后也自愧不如。后来董振堂得到了“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红五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但由于特殊原因,后来很少对这支军队宣传故而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其实在长征途中,红五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掩护红一,红三军进行撤退。在掩护的途中不仅要抵挡敌人的进攻,也要掩护友军转移,最后还得全身而退。怪不得彭老总也对这支军队自愧不如。1937年1月,董振堂率领本部兵马成功攻占甘肃省高台县,但由于马步芳所率领国民党部队数倍于己方,激战九天九夜,最终孤掌难鸣。董振堂和红五军的四千多名将士血洒疆场英勇就义。当时董振堂年仅42岁。
后来在其追悼会上,毛主席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按照董振堂的军事才能和战争功勋,如果活下来的话,一定能被授予开国大元帅,至少也不会比彭德怀差,只可惜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