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最近每天的乐趣,就是打开手机,视察自己的百亿大项目。



再去看看某些同学有没有按时交自己的寒假作业。



截止到目前为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预测总票房已经高达160亿。

简直快不认识中国电影票房了。

真的,好燃啊!!!

这项纪录堪称“前无古人”,后面也不知道多久才能有“来者”

中国电影市场的上限还能有多高?

中国观众看电影的热情又还能有多大?

根本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

事实证明,观众永远都不会抛弃电影,前提是:你拍出来的,的确是好电影。

《哪吒》的爆火背后,很多现象都值得我们观察——在这样全面狂欢的热潮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电影消费的深层变革。



这已经不是那个IP为王、营销制霸的时代了。

电影靠内容说话。

口碑的裂变,才最能驱动票房。

当然,这两者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有好的内容,才能有好的口碑。而好的口碑,不知不觉中,已变成了电影票房的第一号召力。

例如,核爆级的票房之外,《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各大平台的口碑和讨论度,同样也是核爆级别的。

在抖音,其影评突破了100万,这个石破天惊的数字达到了全平台第一。



有人说,“导演饺子用近乎偏执的‘回扣式细节彩蛋’,将前作的伏笔、笑料与隐喻编织成一张大网,网中既有封神宇宙的野心,也有对现实的锋利剖析。”



“《哪吒2》是一面照见中国家庭教育困境的魔镜,它用2000个特效镜头构成的,终究是一个关于‘放手’的寓言。”



“《哪吒2》和五年前的《哪吒1》一样,都深度探讨了一个主题——偏见”。

“《哪吒2》是成年人的乌托邦……”

“《哪吒2》让我们看到了创作团队火一般的赤诚……”

之前我们对抖音的关注不多,但是今年的确是找到了新大陆:这个平台对于电影观众,其实有着很独特的价值。

有人关注到了电影的本体,有人是细节控、彩蛋控,也有人会从不同的维度来探讨电影的内核,看哪吒的“现实意义”,“时代精神”,甚至这背后“中国社会的价值变迁”。



扎根于抖音这个平台,哪怕作为专业的创作者,口味上也会基本和大众保持一致。简单来说就是,比较亲民,也比较会说人话。

而这群“会说人话”的影评人们,其实正是来自于抖音今年新推出的影评体系:

【抖音电影百评团】









百评团有两种玩法,一是评价,二就是推荐度。

当有100位成员对同一部作品做出评价后,平台会计算出一个「百评团推荐度」。

目前春节档这几部影片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推荐度是98%,《唐探1900》的推荐度是80%,《封神第二部》的推荐度是69%。

也可以看出来,和票房情况、和观众的口味基本保持一致。



亲民,大众,客观真实。

如果说传统的影评往往是长篇大论、引经据典,那么抖音电影百评团,则是短视频时代的生存法则。

虽然,这是一群由影评人、从业者、资深影迷组成的“杂牌军”。

但,这里不生产“正确答案”,只提供“人间真实”。

【当专业影评“混进”群众队伍:短视频时代的“活人”口碑新生态】

华语片苦控评久矣。

点开某些平台,你会看到千篇一律的话术和粉丝夸夸。

一定程度上,这也抑制了我们的表达欲。毕竟,太假了嘛。

我们想要的,也是和“活人”对话,和“活人”打辩论。

而点开抖音电影百评团,不得不说,还是抖音网友们有活力啊!!

比如说,在《唐探1900》,有人含恨给好评:

“难以置信我竟然对着陈思诚的电影说出了推荐两个字!”



也有十年唐探粉丝毅然表示“不行”:



说什么的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说人话”。

百评团的成员海纳百川,横跨影评人、导演、编剧乃至于特效师、大学教授和历史博主。

有人具备专业视角,有人充满对电影的热情,也有人是天生吐槽圣体。

比如,在评价《封神2》时,有人吐槽说“这注定是一份拼好饭”。

神吐槽啊兄弟!!!



而在《蛟龙行动》的评论区里,有军事迷谈到了战争困境与人性迷失:“导演用水下潜艇的压抑空间,来隐喻战争是一场没有出口的困兽之斗。”这就相当有深度了不是。



甚至还有人专门带着笔记本进电影院,为你进行《熊出没》的逐帧拉片:好吧,老师是真的很希望教会我写剧本啊。



抖音电影百评团的玩法是真实评论+推荐度,所以,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不用再是非黑即白的“好”或者“烂”,只要言之有物,都会大受欢迎。

百评团的角度确实也挺多元的:可以学到专业的特效知识、可以上一节社会传播课,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打开中国的神话。总之,不白来,都不白来。

这可能恰好也击中当代观众的痛点:比起“论文式影评”,观众更需要的是评论的“游乐场”。真正的口碑不应是分数战争,而是多元价值的共生现

【电影宣发下沉实录:从“看”电影到“玩”电影】

当传统的电影宣发套路逐渐失效的时候,这一套新的影评生态,的确能给人不少启发:

对于广大的从业者而言,它是一种动态的口碑风向标。

而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可以玩的东西就更多了。



结合春节档另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六部影片、五部无提前看片。

我们会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传统的“点映+大范围路演”式的宣发套路的确可能已经过时了。

新时代的电影宣发玩法是什么?

抖音给出的未必是标准答案,但至少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年前我们注意到,抖音联合春节档六部电影都进行了直播。

哪吒片头音乐在直播间内进行了全网首演;周润发成了抖音主播;《封神》全员进行了才艺表演;蒋璐霞进行了防身术现场教学……

你别说,确实都玩得挺嗨的。





为了顺应如今流行的短视频生态,几部春节档影片,也联合抖音的一些头部创作者们共创了系列短片。

之前你也被“丁禹兮和哪吒从火光中走来”刷屏过吗?没错,出处就是这里。



在这个阶段,线上还有“电影想看抽奖”活动一同助力影片映前热度的攀升。

而在【抖音电影百评团】之外,映后的“影评兑奖”“电影抽卡”等玩法,在我们看来就是另一种进阶的尝试了:除了聊电影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更加深度地满足观众对电影IP的互动需求?

当然可以,那就是玩起来。

实际上,“电影抽卡”这个玩法,最开始也是朋友推荐给我的。

作为一个资深二次元,她玩得相当上头,到处发安利。然后我们吃到安利,竟然也玩得欲罢不能了。

毕竟,但凡是中国人,就不可能拒绝集卡吧!

尤其像今年哪吒这么火的IP,各种电影周边基本上都已经卖爆了,一秒售罄,很难抢到。

这个时候,来抖音集齐一套哪吒图鉴,就显得非常有性价比了。

因为集卡要做各种任务,其实就起到了电影宣传的效果,从宣发的角度来说,转化率相当之高。

当然,更重要的是,那些喜欢哪吒的观众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继续和自己心爱的作品互动,延续那份喜爱之情。

从这个层面上,也可以说春节档期间打造的【新春欢乐观影计划】,就是在玩一套电影宣发的组合拳:

从“片方给什么看什么”,到“用户要什么玩什么”,既为片方维护了良好的口碑生态,也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用户的一站式观影体验。

【电影生态破局之路:谁在定义这个时代的爆款法则?】

抖音在制造一种新的电影生态。

从映前“想看”,到映后“抽卡”,百评团与其他花样玩法一起,构建了一个更完整的电影生态闭环。

这种生态的颠覆性在于,它是沉浸式的、也是强交互的。

它让电影从“观看”变成“体验”,让电影IP变得更富有生命力,也让电影评论终于回归到“街头讨论”。

主创们不再高高在上:在直播间里,演员尽情互动,导演疯狂玩梗。

每一位观众都是“专家”和“股东”:你可以在电影话题下接龙造句、用表情包站队;也可以加入影片二创,用自来水安利来反哺电影创作。

由此可见,电影的生命力在票房数字里,也在每个普通人的即兴创作里。

在抖音,你看电影,聊电影,也是玩电影。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影评?

抖音电影百评团给出另一种答案:让普通观众拥有话语权,让每部电影找到“对的人”——不必正确,但要真诚;无需完美,必须鲜活。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哪吒》也在给出另一种答案:不是资本造神,而是让观众自己定义神话。

正如百评团试图向我们证明的,当影评体系从“权威打分”变成“全民共创”,当观众从“被动接受”变成“精神股东”,中国电影才能真正挣脱“赌爆款”的囚徒困境。

而当电影消费从单人观影拓展为“内容-互动-衍生”链条,160亿票房或许也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刻,我们都不止是观众,也是中国电影新纪元的共创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