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和蛟龙行动看,国产电影到底差在哪?
哪吒2的票房要突破100亿了,这是个可喜可贺的好事情。因为我们又出了一个好电影,而且这个好电影能把大家吸引进电影院。
至于承袭了战狼和长津湖精神的蛟龙行动,票房惨败。这也是个好事情,说明观众变得理性了。理性的观众愿意为电影的品质买单,而不是为那些忽悠人的东西买单。
我们的电影行业问题,主要是电影普遍的品质低劣,好电影屈指可数。国产电影不好看也就罢了,对进口海外电影还要严加限制。由此导致的,就是尽管我们坐拥14亿人口,比别人多得多的电影屏幕,但票房却是惨淡的很。本来经济不好,是有利于电影票房的。但是电影院实在是没有值得看的电影,所以票房越来越差。
我们的电影票房最高的时候,是2019年642亿。那三年就不说了,2023年是549亿,2024年是425亿,人均才4美元多一些。相比美国人均30多美元,韩国将近30美元,其他电影大国强国的人均票房,也有20美元上下。要知道,我们的电影屏幕,可是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多的。
那为啥我们的电影行业,就这么差呢?有很多人说是电影审查的原因,我认为这个并不是主要的核心原因。因为审查只是限定了拍摄范围,在可以拍摄的范围以内,我们也是烂片居多啊,所以审查制度,只是那些拍烂片的电影人的一个借口而已。毕竟承认大环境不好,比承认自己不行,是要容易很多的。
真正导致我们的电影行业,普遍品质低劣的原因,就是剧本和故事不行。剧本才是一个电影最核心的要素。剧本好,其他差点也是好电影。剧本差,其他再好也是烂电影。我们可以查一下叫好叫座的电影电视,无疑不是有一个好剧本的。但是这数量太少了。
一个行业,不能仅靠几个好作家偶尔写的几个好剧本,就能撑起来的。行业的整体水平,不取决于行业头部的水平,而是取决于占据中间地位的大多数的水平。我们的剧本差,就是平均水平的差,占据行业大多数的编剧水平都不行。这个不行的程度,是在及格线以下的不行。
那为什么我们的编剧就不行呢?这主要是因为编剧没有话语权,没有影响力,没有地位,没有谈判能力,更没有钱。可以说编剧是啥待遇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吸引有水平的人去当编剧呢?我们对编剧,从根子上就是不重视的。所以我们的编剧教学,也是问题很多的。教学水平不行,新的编剧水平也就不行。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至于再继续追问,为啥我们的编剧待遇差,教学差,从根子上就不被重视。这个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反正我们的问题,如果你一直追问,都能追问到不能说的地方。总之吧,编剧差,是我们的现状。
编剧普遍的水平不行,就导致了我们的电影,普遍性的常识不够,逻辑不通,牵强附会,漏洞百出。看电影,就是一个侮辱智商的过程。这才是导致大家越来与不想看电影的原因,谁想花着钱找罪受呢?
剧本不行导致的电影基准水平就不行,那怎么吸引观众呢?那只能搞各种明星、各种噱头、各种恶心人的宣传。这样做进一步的削弱了,大家对剧本本身已经很微弱的重视。从此行业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电影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
当然,近些年,我们一直都是有好电影的,但是太少太少了。这些好电影的剧本,要么是名作家小说改编的,要么是经过长时间费心力的剧本台词打磨的。
我们的电影行业,还有个问题,就是海外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制造业可以抵达全球所有角落,可是我们的电影连去了香港,都没什么人看。而那些电影强国,什么好莱坞宝莱坞,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他们都是可以收割全球票房的。
电影说到底,就是讲故事,故事是要表达价值观的。我们的电影走不出去,就是价值观和海外的价值观不一样。人家海外通行的是普世价值,而我们最爱讲的就是中国特色。什么是中国特色,不就是和这群老外不一样么。
比如某个概念,是海外是一个好词,人人都向往,人人都拥有。我们一看,这个词好听啊,拿来宣传用啊。但是,这个词的本意,不符合我们国情,所以我们就给这个词,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表面看起来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内涵不一样了。这就是中国特色。
这不仅是一两个概念的问题,而是整个价值体系和常识构建,都和海外不一样。由此导致大家的思考的方式,关注的问题,共情的地方,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电影走不出去的原因。
这种内外在精神上的隔绝,如果不去除,我们的电影不可能走出去。虽然有可能少数的电影可以走出去,但这仅仅是漏网之鱼的少数。就像Deepseek的创新,就是这种少数。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过去和现在。但我一向是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在积极变化的。今年开年的哪吒和蛟龙行动,这一正一反的两个例子。说明观众在改变。
当观众对想割韭菜的烂电影说no的时候,而对精心打磨的有诚意的好电影说yes的时候。也许这就是行业的拐点,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今后的电影人,不再把观众当傻子,观众也不再因为愚蠢而为电影买单。电影人真诚的去做好电影,这才是国产电影的未来。
未来虽然依然坎坷崎岖,但是我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