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莆田市涵江区人社局以“全到莆田过大年·莆田元宵”为背景,推出“白天找工作,晚上闹元宵”春风行动主题招聘活动,将千年民俗的“热力值”转化为就业服务的“暖心值”,让求职者在红火年味中寻机遇,在传统佳节里谋未来。

民俗搭台,就业唱戏: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正月初十的清晨,涵西街道三门井顶铺路步行街入口处,一面醒目的“春风行动”招聘信息墙前人头攒动。担盘祈福的村民、逛街购物的市民、早起买菜的居民,纷纷驻足围观。信息墙上,钳工、数控操作员、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岗位信息一目了然,薪资待遇、联系方式清晰标注。人群中,挑着元宵担盘的刘师傅放下扁担,掏出手机拍下招聘信息:“这面墙真是及时雨!我正愁过完年去哪找活儿,没想到祈福的路上还能‘撞’到工作!”他指着信息墙上的钳工岗位,笑容满面,“等我把担盘送到宫庙祈福,回来就填报名表!”


涵江区把招聘活动嵌入民俗场景,让求职服务“接地气”“冒热气”

这一幕,正是涵江区人社局“民俗搭台、就业唱戏”的生动缩影。春节前后,既是务工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也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黄金期。如何让求职者“过节不误求职”、企业“开工不缺人力”?涵江区人社局将目光投向莆田最具特色的文化IP——元宵节。“莆田元宵持续一个月,活动密集、人流量大,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把招聘活动嵌入民俗场景,让求职服务‘接地气’‘冒热气’。”涵江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戴建昌介绍,从正月初十到正月廿四,招聘活动将贯穿元宵庆典最热闹的时段,在三门井、囊山公园、白塘湖公园等民俗活动核心区域同步开展。

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全天候“不打烊”招聘平台

为了让“春风”吹得更远、更广,涵江区人社局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招聘网络。线上,从正月初四开始,“涵江人社”微信公众号、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每日推送一家重点企业招聘信息,涵盖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30家企业千余岗位,连续30天“云端送岗”。线下,广告宣传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循环播放招聘会信息;宫庙前、集市旁、公园里,“扫码求职”的展板随处可见,求职者只需轻扫二维码,即可一键获取岗位详情、在线投递简历。


市民群众了解招聘会相关信息

正月十五傍晚,九峰村安宁宫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求职夜市”拉开帷幕。距离“摆棕轿撞火”闹元宵活动还有两小时,涵江区人社局的志愿者们已提前布置好展位,悬挂起“白天找工作,晚上闹元宵”的横幅,向陆续抵达的村民发放宣传手册。“扫这个码,就能看到全区最新岗位,还能直接联系企业!”志愿者小林一边引导村民扫码,一边介绍,“今晚看热闹、找工作两不误!”人群中,返乡青年陈晓军在手机上快速浏览信息:“我在外地做销售,想在家乡找份稳定工作。没想到元宵节还能遇到招聘会,省得跑人才市场了!”

政策服务送上门:暖心护航稳就业

招聘活动现场,政策宣传专区同样人气火爆。人社服务专员化身“政策讲解员”,向求职者发放《人社惠企政策服务手册》,面对面解读引才补贴、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原来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能享受这么多补贴!”某制造企业招聘负责人王经理听完解读后感慨,“这些政策既减轻企业负担,又帮助我们吸引人才,真是双赢!”


招牌活动现场

对于求职者而言,贴心的服务更显温度。法律咨询台前,工作人员为务工者解答劳动合同、社保缴纳等疑问;创业指导区里,专家为有意自主创业的村民分析市场前景、推荐扶持项目。“以前觉得政策离我们很远,现在政府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心里踏实多了!”刚签订就业意向的村民李大姐说。

就业春风暖民心:奋楫扬帆启新程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涵江区人社局以元宵民俗的“流量密码”撬动就业服务的“增量突破”,不仅为求职者开辟便捷通道,也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今年以来,涵江区已举办“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2场,发布岗位296个,吸引求职者超20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12人。正月廿四,白塘湖公园还将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预计提供岗位500余个。

夜幕降临,莆田的元宵氛围愈加热烈。宫庙前,火堆熊熊燃烧,村民抬着棕轿赤脚踏火而过,祈求新年平安顺遂;招聘墙旁,求职者的身影依然络绎不绝,他们在灯火阑珊处写下对新年的期许。这场传统民俗与就业服务的“奇妙碰撞”,让莆田的元宵节既有文化的厚度,更有民生的温度。(文/图 莆田市人社局 涵江区人社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