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台新仪器能熟练使用,他能加班到深夜;为了学习一项诊疗新技术,他能找遍学科专家去求学;为了不让自己“闲的生锈”,他借口找同学玩去“偷学”,就这样,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的眼科主任医师、副院长、眼底病区主任王东林把自己“忙成”眼底病科专家。


外科医生转行做眼科 全凭一个“缘”字

“从患者目前的情况来看,她未出现眼球萎缩的情况,视力模糊主要是因为白内障。现在来看最大的问题主要在控制血糖上,只有控制血糖指数在8以下才能做相关手术。”眼底病科的门诊诊室内王东林熟稔的为患者检查分析着病情。

“96年参加工作时,因为考虑到外科是一个大科室,刚毕业的我也跟其他同学一样果断选择做一名外科医生。没想到一年后竟然调剂到眼科了,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据王东林回忆,他最开始是在校园里跟眼科结缘的。“当时,我们医院的首席技术专家党光福作为优秀校友回校做演讲,他在会上讲述自己的从业故事,十分鼓舞我,也让我明白不论你在什么级别的医院、什么岗位只要肯努力,都能做出一番大事业。”王东林告诉记者。

除了在校期间对眼科的基本认识之外,王东林在选择实习专业时也选择了眼科,正是因为老师发给他的那台眼底镜,让他对眼科充满好奇,也让王东林跟眼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实习期间接触过眼科相关的知识,领导说要调整时,没有任何犹豫我就点头同意了。转到眼科后我很快就适应了它的节奏,这个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而且是越干越有劲头。”王东林坚定地说道。

看得见摸不着的眼底得下真功夫才能做好

转到眼科后,王东林深知自己非专业出身纵然有实习期的底子,但应对复杂病症已有的知识是不够的。王东林借助给主治医师党光福做助手的机会,细心看、留心听、认真记,不断地夯实眼科疾病的诊疗技术。“眼底疾病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疾病,它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你的技术过不过关、判断的准确与否全凭一台眼底镜,容不得主治医师有丝毫懈怠。”多年以来王东林一直以此鞭策自己。从最开始跟随党光福教授学习、订阅杂志报刊学习,到现在的微信群里与全国著名专家交流,通过网络视频学习手术治疗过程,王东林的学习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一直在改变,不变的是他那学习提升的心。“记得我第一次上手术台的时候,那种忐忑的心情到现在我也不会忘记,第二天就第一时间跑到病房看患者的术后情况,也正是那次成功的手术经验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王东林看来这台手术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同一年,王东林有机会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名眼科专家,通过用心观察并融合吸取各家所长,帮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眼科医师。

从医21年成专家 离不开患者的鼓励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医师、眼底病科主任,山东省激光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济南市眼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从医多年以来,王东林有着多个称呼,但在他看来再多的荣誉和称呼都不如患者的那句感谢重要。“之前遇到过很多事情,每当遇到患者不理解的情况想放弃的时候,都会因为患者的一个微笑和一句感谢而继续前行。”王东林表示,患者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王东林院长主要从事眼底病、眼外伤的临床诊疗研究,是山东省内少数掌握在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扣带术的眼科医生之一,山东省较早开展全网膜镜下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专家之一,并且在山东省内较早开展了吊顶灯下双手剥膜玻璃体切割技术;在复杂眼外伤、增殖性糖尿病眼底病变、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玻璃体积血、黄斑部病变、儿童视网膜脱离等复杂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另外,他的一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章丘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眼科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SCI论文四篇,获得专利技术五项,参与编著两部,完成济南市级课题三项,参与全国多中心研究课题两项,大会投稿五十余篇;并多次在省内外眼科专业会议上发言并做大会讨论,赢得了省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认可。2020年,在“第一界卫视博FCVB手术优秀病例投稿”活动中荣获金刀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