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泊升
开年即开跑。2月11日,济南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打造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今年是济南的“项目提升年”,已成为黄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的济南,如何加快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迈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有目标:
从“全国性”走向“国际性”
2025年济南市交通运输系统“项目提升年”工作落实会议提到了多个目标,要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打一个“漂亮仗”,为“十五五”开篇打下基础。
记者在会上注意到,今年济南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建出租车行业治理示范城市“双创”为引领,打造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开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也是济南建设“强省会”的重点。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创建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等工程。
《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曾提出具体目标和任务,包括加快构建省会高速公路网、“米字型”高铁网、城市轨道交通网等。
记者梳理发现,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不是济南第一次提及,2024年以及2023年的交通运输系统新春第一会也曾提到。
济南为什么要选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一目标?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以及国内外的经济联系和合作,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济南市是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张汝华看来,已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济南,并不止步于此,“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体系不断完备的今天,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有底气:
高铁里程、高速密度全省第一
底气是信心的来源,大目标需要有强基础来支撑。
2025年济南市交通运输系统“项目提升年”工作落实会议公布了过去一年济南交通的发展成果,涵盖交通投资、枢纽建设、基础设施、行业治理、运输优化等多方面。
记者注意到,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大省会大交通的最基础环节,在会上提及次数最多,有关内容也最丰富。
据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公开信息,济南的“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速成型,高铁通车里程目前达到446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济南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4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9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省首位,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至81.7%,是全省平均值2倍以上,六车道以上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备受关注的小清河,其货运能力得到培育,去年济南港两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1万吨、集装箱1670标箱……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说,过去一年,济南以“项目深化”为号令,5.3万人奋战在3000多公里的战线上,省会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面发力。
当前,在山东省的交通版图上,一条条通道从济南引出,通达八方,连接各地,交通网愈发全面,更加立体。
在张汝华看来,济南处于京沪通道与沿黄通道的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可以高效连接其他区域,“济南迈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底子好,底盘稳”。
有路径:
今年实施179个交通重点项目
目标既定,济南今年有哪些措施来推动交通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济南将聚焦四条主线,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现代化发展。第一条便是坚持“大发展”,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铁陆空地水齐发力,尽快形成高速铁路网络优势,大力建设“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高标准打造4F级机场,加快培育小清河航运市场。同时,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南建设,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南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此外,济南还要培育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谋划低空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条主线则是坚持“优服务”,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包括继续实施“高铁不到站,飞机不落地,公交不收车”和“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填补公交线网空白,深化济青高铁快线“公交化”运行等便民举措。
第三条主线是坚持“严治理”,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济南将构建新型监管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继续推进交通拥堵治理,以及加强出租车行业治理等等。
第四条主线是“保安全”,守牢“一排底线”。
2025年,济南初步计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179个,总投资527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650亿元。“真金白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济南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础将更牢固,迈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步子也会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