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无锡分会场以京杭大运河无锡段为主舞台,在近7分钟的节目中,以“无锡景・家国情”为主题,“请”顾恺之、徐霞客、苏轼、范仲淹等与无锡相关的历史名人“穿越而来”,运用众多的江南文化要素,通过多种新科技来渲染江南水乡氛围,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无锡的美,江南的美。在节目过程中展示了无锡分会场的15个取景地,其中一个取景地的闪现让我感到既激动、又期待,但最后得到的是失望和遗憾,这个取景地就是——黄埠墩。
我感到激动是因为黄埠墩又称“小金山”,其所属京杭运河无锡段是无锡最为古老的人文景观之一,承载了自春秋至战国,经宋元明清至近现代以来二千多年无锡的沧桑历史,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无锡城区段的重要组成和核心之一。它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无锡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曾因三帝(吴王夫差、康熙帝、乾隆帝)、二相(黄歇、文天祥)、一青天(海瑞)登临而闻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因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文天祥被元蒙押解去大都途中,在此著了名篇诗作《过无锡》。从此这首诗与黄埠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黄埠墩二楼建筑取名正气楼,并悬“千古流芳”“正气长存”二匾纪念这位南宋爱国名相。一个历史的记忆,那种悲壮不屈的爱国之情使得这个六百多平米小岛在大运河的中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意象合一的爱国思想的精神砥柱,这不正是与“无锡景,家国情”主题最契合的场景吗?
所以我期待,期待黄埠墩这个神形兼备、意象合一、内涵充沛的场景能够在编导们的精心策划下,通过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这种对历史的思索、对文山先生的敬仰、对爱国主义的弘扬充分表达出来。因为在这里有过山河破碎,有过亲人伤别,有过血泪沾襟……因为有过山河破碎,人们才会追求国泰民安;因为有过于亲人伤别,人们更会珍惜幸福团聚;因为有过血泪沾襟人们更会欢乐于当下的灯火歌舞……
在国人心中,“江南”似乎总是与温婉、诗意联系在一起,然而温婉如水的江南从不缺少坚若磐石的力量,像文山先生这样在中国历史上有风骨的人物,正印证着江南的刚正与刚强。我满怀期待编导们能够画龙点睛,以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为主线,将整场节目上升至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让更多人感受到江南风骨和责任担当,尤其是让青年朋友在感受到江南诗意之美背后,更积蓄着不屈的浩然正气。
大运河川流不息,黄埠墩矗立其中已有两千四百多年。黄埠墩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了太多无锡人的美好和乡愁。无锡作为本次春晚的江南主场地,黄埠墩只是匆匆一闪而过,让我感到遗憾;整场晚会众多历史名人穿越而来,唯独忘记了最重要的文山先生,此刻,他在此“夜读程婴存赵事”悲愤之情,没有得到回音,我感到一种凄凉,一种被遗忘的凄凉,不知文山先生是否感觉到?
思绪良久,决定在此时表达,是怕过早说,坏了节庆的气氛,所以在正月十五之后发表。时代在变,但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一定不会变。民族的、地方的就是国家的,我们祖国大好河山哪里都有优秀的文化、英雄的人物,挖掘当地资源是最重要的文化创作源泉。打个比方,摆宴席不是外地名厨请的越多越好,最好的菜永远是本地的名厨用本地的食材做出来的本帮莱。
最后,让我们再来缅怀一下文天祥的这首《过无锡》,我们没有忘却,让浩然正气、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过无锡
金山冉冉波涛雨,
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
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
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
一回惆怅一沾巾。
泓叔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