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在内战期间其实没有犯过什么大错,被俘后只要认罪,可能不用特赦就出来了。然而文强在监狱中的认错态度并不端正,他在他的《自传》回忆中说:我什么都可以写,就是不写悔过书。
他在回忆录中说:
我们在监狱中不光是劳动,有时候还会学习,我在监狱更加忙了,我还当学习组长,还管墙报和文艺,还有一个图书馆,每年还会写很多纪念的文章。
可以看出,其实文强在监狱中的表现也算完美,但为什么最后才被特赦呢?这其中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
1925年,文强报考黄埔军校并顺利考入第四期。次年,他跟随北伐军抵达武汉,还参与了南昌起义。然而,起义失败后,他与周恩来失去了联络。当时,又恰逢顾顺章叛变,为了维持生计,文强加入了国民党,在戴笠手下任职,成为军统负责训练特务的人员。
1948年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见局势不利,计划寻找一人担任徐州战场的副参谋,经杜聿明推荐,文强获此任命。在淮海决战的第三阶段,国民党军队遭遇惨败,局势已无法扭转,文强在这期间被解放军俘虏。
文强被俘后,周总理在战犯名单中发现了他的名字,便派人前去探望。但文强始终不肯认罪,坚称自己在国民党工作期间,从未杀害过一名共产党员。
1974年12月,毛主席亲自审阅一长串在押战犯名单后指示:“把剩下的那批战犯放了吧!都关了20来年了,还关着干什么?放了吧,让他们来去自由!”
于是,1975年初,华国锋组织公安部开会讨论,认为包括周养浩在内的13人尚未改造好,不能释放。上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果断回应:“都放了吧,气魄太小了!”特赦当天,被关押二十多年的文强激动得泪如雨下。
出狱后,病榻上的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文强,这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面对周恩来总理对他没有早点写悔过书的责怪,文强老泪纵横,无言以对。
文强晚年对周总理满怀感激之情。周总理病重时,多次托人转告文强,一定要好好改造,好好做人。周恩来逝世后,文强悲痛万分,决定将余生献给祖国,为祖国统一事业四处奔走。
当时,文强在美国和台湾都有亲人,但他选择留在大陆。政府为他安排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的职位,每月给予200元工资,在当时这属于较高的收入。
晚年的文强始终心系祖国统一大业,凭借自己黄埔军校学生的身份,广泛联络海内外黄埔军校校友以及两岸人士,为推动祖国统一付出努力。
他曾在3个月内,奔波于美国10个州,会见老友。每到一处,文强都会提及邓小平,向大家介绍邓小平对国家的巨大贡献,称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在此期间,有人告知文强,在他于大陆改造的这些年,台湾方面一直在给他发工资,至今已有100万美元的存款,希望他去领取。文强坚决拒绝,他认为若接受这笔钱,是对祖宗的侮辱。2001年,94岁的文强逝世。